今年,我国开展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以下简称“四经普”),这是五年一次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9月20日,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队一同来到运城永济市,举办了第九届“统计开放日”活动,聚焦“四经普”。
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这一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统计工作如何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如何让公众更好地理解统计指标和数据?省统计局普查中心副主任童超近日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记者:为什么要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童超:《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分别在末位逢3、8的年份实施。
通过开展“四经普”,全面调查我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了解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形态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全部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查实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产品产量、服务活动,全面准确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培育壮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新进展。通过普查,完善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以及部门共建共享、持续维护更新的机制,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推进国民经济核算改革,推动加快构建现代统计调查体系,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记者:普查的对象有哪些?
童超:我省“四经普”的对象是在我省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具体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简而言之,就是除第一产业以外的所有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经济普查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童超:当前我省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打造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打赢三大攻坚战、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都需要有更加全面客观、更加准确真实的统计数据信息作为决策支撑。通过经济普查,全面准确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培育壮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新进展,更好反映全省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情况,从而为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科学指导和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推动全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四经普”是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一次全面透视,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数以百万计的普查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四经普”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记者:在“四经普”中,如何更好地提升统计数据的质量?
童超: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和普查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将多方施策、多策并举,确保普查数据质量。
一是坚持依法普查。将依法普查贯穿于普查工作全过程,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规定要求,严格按照《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新修订的《经济普查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有效地推进普查。
二是强化质量控制。紧扣数据质量这条主线,全面加强普查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普查操作规范,建立各阶段、各环节质量控制办法。协调有关部门参与做好相关行业普查数据审核、检查等工作,准确把握普查数据质量。
三是严肃普查纪律,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按照有关要求,落实党政同责,全面执行违法举报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建立领导干部违规干预普查工作记录制度,坚决杜绝人为干扰普查工作的现象。加强经济普查执法检查,加大对普查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全面实施严重统计失信企业公示和联合惩戒制度,推动统计、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和单位对企业的信用状况实行互认,为我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持。
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透视
记者: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是,每一次公布收入数据时,很多人调侃自己收入“被增长”。如何看待收入、物价、就业等与民生相关领域的统计结果和老百姓感受不太一致的现象?
童超:收入、物价、就业都是和民生紧密相关的领域。首先应当指出,我国居民收入、物价、就业等统计指标是建立在统计学方法制度基础上的,按期公布的统计数据是可靠可信的。有的数据受到一些误解和质疑,主要因为统计指标是一种综合性指标,统计的对象是某一群体,反映的是总体情况。对于社会公众来说,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个体与总体、部分与全部之间均存在差异。个体化个性化的具体情况与总体平均水平之间难免会有不一致的感受。个人感受是主观体验,而统计数据是用规范方法统计出来的客观结果,对同一个统计指标及其结果的理解,两者之间经常存在差异。对指标的理解不同,数据口径不同,个人感受当然不同。
记者:在“四经普”中,如何更好地揭示新旧动能转化的真实面貌和客观规律?
童超:为了全面准确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培育壮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新进展,此次普查较常规年定报及前三次普查相应增加了一些内容。一是增加了资产负债及其他相关财务指标,这主要是为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及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提供基础资料;二是扩充了重要工业产品品种,增加了产品价值量统计,为工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分析提供更为细化的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信息;三是对部分行业,主要是服务领域的一些门类进行了细化,在4位行业小类代码下面设置了6位经济活动代码。
本报记者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