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放大了15000倍的笔尖模型出现在眼前时,你更能真切地感受到太钢为了给笔尖写上“中国制造”而付出的智慧和努力。
尽管被挤在VR眼镜和大屏幕虚拟游戏展台中间,但太钢“笔尖钢”的展台前依然拥来了众多参观者。打破国外企业对该种钢材垄断的小小笔头钢是怎样的,生产情况如何,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
“我们生产的笔头用易切削不锈钢线材与日本产的质量不相上下,目前已经与国内十余家大型笔头生产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10月10日,太钢集团技术中心团队负责人王辉锦对记者说。
我国制笔工业中,笔尖球座体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长期以来都依靠进口,笔尖球座体碗口最薄处只有0.03毫米,笔头里还有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宽度只有0.08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细度。这样精度的零件产品加工难度极大,对不锈钢原材料的性能要求极高,丝材必须容易切削,还要避免加工极薄出开裂。经过五年的技术研发,太钢集团终于在2016年9月取得成功,未来将有望完全取代进口。
王辉锦介绍说,圆珠笔头加工过程精密制造,对原料的切削性要求极高,一直以来其市场被日本企业垄断。在“十二五”期间,太钢作为主要参与企业完成了“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国家科技支撑的笔头用易切削不锈钢线材研发任务。于2016年成功实现了笔头用易切削不锈钢线材的工业化生产。为进一步适应笔头钢行业绿色发展,太钢又成功研制出性能优异的新一代环保型笔头用易切削不锈钢材料,目前正在陆续投放市场。
据了解,今年太钢已生产笔头用易切削不锈钢材料200吨,并且在市场推广的同时,太钢也在自己试制直接生产笔头座,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本报首席记者 齐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