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运城10月20日讯(记者 杨永生)本报9月12日首次刊发了《生态植物“绿洲一号”在我省试种成功》的报道后,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一棵草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一棵草如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10月20日,在运城市召开的黄河菌草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产业发展推进会上,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老总汇聚一堂,就已在我省试种成功的菌草系列——“绿洲一号”现象,以及将带来的各种效应,进行了充分论证和研判,从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到人类基本的生活资料,一片“绿洲一号”,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金山”,“绿洲一号”带来的多重效益,使之成为了中国草业革命的一面旗帜。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研究员介绍了黄河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研究与示范;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杨文斌研究员介绍了菌草治沙与沙产业发展前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顾问王义堂介绍了“绿洲一号”的发展情况;来自贵州、湖南的专家教授介绍了菌草在治理石漠化、扶贫开发、重金属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河南三利集团、四川盈基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介绍了“绿洲一号”治理污水及菌草新生物材料用于发电的情况;关公酒厂、王屋山黑猪养殖场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绿洲一号”生产白酒和饲养黑猪的进展情况;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在此次推进会上进行了专题报告和总结。
本次推进会由中共运城市委、运城市人民政府、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国家水利部黄委会、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国保护黄河基金会、国家菌草工程研究中心以及贵州、湖南、陕西、河南、四川等各省的百余名专家、官员、企业家参加了此次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