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市县新闻

中药材产业让方山群众看到了希望

  虽然距离黄芪收获的季节还有近一个月,但是,10月22日,当记者走进方山县马坊镇红崖湾村时,58岁的中药材种植户张三奴,毫不掩饰将迎丰收的激动和喜悦:“眼看今年2万元的‘黄芪钱’就要到手了,我每天都要到地里去看看,生怕被野猪、野牛破坏。”
  该村党支部书记高保平告诉记者:“全村目前有300多亩党参和黄芪,今年全部喜获丰收。”
  方山县有天然野生中药材200多种,有款冬花、重楼、五味子等上万亩的名贵野生中药材。方山县委书记王锦锋介绍,去年以来,方山县立足于基本县情和比较优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重点产业扶持项目。以打造全省中药材产业基地县为目标,大力推广绿色有机药材种植,力争“十三五”末全县中药材人工种植留床面积达到20万亩。
  王锦锋说:“方山县与山西国新晋药、振东药业等企业合作,成立了吕梁市中药材产业联盟,正在进一步壮大基地规模,健全服务体系。目前,全县培育中药材专业合作社45个。中药材主要种植黄芪、党参、柴胡等,种植达到4.88万亩,贫困人口人均1亩。”
  为力争“十三五”末全县中药材人工种植留床面积达到20万亩,方山县充分利用广阔的撂荒地、荒山荒坡地、退耕还林地开发中药材仿野生种植,培育与野生中药材质量相当的优质产品,建立了“三轮驱动”的投入机制。
  首先是县财政对集中连片种植药材50亩以上的种植主体(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和种植不达50亩的贫困户,采取末端按质奖补办法,每亩补助1000元,调动群众管护中药材的积极性;其次是瞄准省市投资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再次是向银行注入风险补偿金500万元,撬动银行扶贫贷款,重点扶持中药材产业种植大户。同时,建立了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合作共赢的机制,由政府出面进行担保,让公司与农户签订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合作协议,既解决了企业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又解决了群众前期投入和后期销售的难题。
  方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小云告诉记者:“方山县中药材具有品质优、规模大、品种多、药效佳、科技强的五大特点,所种植的党参、黄芪、柴胡等6种中药材获得了有机认证,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有机中药材种植示范县。特别是方山县的土层深厚、疏松多孔、富含有机矿物质,种植的黄芪甲苷含量达到0.54%,超出标准13倍;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达到0.064%,超出标准3倍;种植的黄芩、黄芩苷含量为19%,超出标准2.1倍;种植的柴胡皂苷含量为2.173%,超出标准7.1倍。”

本报记者 李全明 通讯员 肖继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10-28期

  • 第2018-10-27期

  • 第2018-10-26期

  • 第2018-10-25期

  • 第2018-10-24期

  • 第2018-10-23期

  • 第2018-10-22期

  • 第2018-10-21期

  • 第2018-10-20期

  • 第2018-10-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