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休闲空间

德国男孩本杰明

  在德国生活的女儿经营着一家小吃店,卖华夫饼、咖啡、冰激凌之类的。由于德国人工费用很高,店里一直没有雇服务员,每次赴德探亲,我就理所应当成了女儿店里的“义工”,打扫、招呼客人、自掏腰包采购食材。
  今年探亲时,一个早晨,我照例去“上班”。这天店里多了一个德国男孩,他系着围裙忙里忙外,安静而认真。“咦,怎么雇了个人?”我很奇怪。“哦,他叫本杰明,一个中学生,在我这儿实习呢!”女儿回答我。“中学生?实习?你这儿能实习什么呢”?我觉得更奇怪了。女儿见我诧异,停下来手中的活,跟我聊起了本杰明。
  原来,德国的中学每学期都会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让他们去找一份喜欢的工作,做一次“义工”,结束后向学校递交一份实习报告。
  今年刚满14岁的本杰明很帅气,一米八的个头,金发碧眼,高高的鼻梁,白里透红的肤色,典型的日耳曼人。本杰明和他的爸爸妈妈是女儿店里的常客,因为喜欢这里的食品和氛围,本杰明将实习的地点选择在了这里。
  这天早晨,我体会最深的是德国孩子的优秀品质。从我进店开始一直到下班,没人催促,本杰明却从未休闲过一刻,擦地、抹桌子、洗盘子、招呼客人……件件一丝不苟,没有半句怨言。用中国人的话讲,就是“眼里有活”。
  女儿的小店位于什未林闹市区一栋古老的德国建筑内,店外的六张桌椅,还有桌子上的花瓶、糖罐、烟缸,每天关门时都要折叠好、整理好搬回店内。本杰明没来时,这项工作都由我来做。本杰明来的第一天,我外出采购回来,看到他正在把每张桌子、每把椅子认真仔细地擦干净,搬回屋里依次摆整齐。花瓶、糖罐、烟缸,本杰明也挨个擦洗干净,摆成三排在大盘子里端回屋里。那一刻,我看得目瞪口呆,自叹不如。
  一个14岁的孩子,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工作,可本杰明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店里这些小事做得到位、完美,不难想到,待他长大成人以后,这种优秀的品质也会伴随他的职业生涯。
  更让我惊讶的是本杰明的父母。
  实习的一周,每天下班后,本杰明的父母都会来店里询问女儿孩子的工作状况,然后等待孩子下班后一起回家。实习的最后一天,孩子的父母来到店里点了一些小吃,特意点名让本杰明为他们服务,只为检验孩子一周的实习结果。
  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师。本杰明和他的父母,让我看到了德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德国的强大,源自于孩童时代就开始做好每一件小事,更来自于渗透至心底的优秀品质。

闫晋川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10-30期

  • 第2018-10-29期

  • 第2018-10-28期

  • 第2018-10-27期

  • 第2018-10-26期

  • 第2018-10-25期

  • 第2018-10-24期

  • 第2018-10-23期

  • 第2018-10-22期

  • 第2018-10-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