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古代壁画馆,我们看到了永乐宫壁画、佛光寺壁画、娄睿墓壁画等,见到很多未曾见过的真迹。那些诗文中的书画意境,真实呈现在眼前,让我们找到了一些访古的趣味,像是在用另一种方式翻看历史。不知不觉中,又学到不少知识。”
近日,太原市杏花岭区职工新街小学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让不少学生在了解三晋优秀文化的同时,更增强了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据了解,作为“教育+旅游”研学旅行模式的先行者、研究者、实践者,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继成立研学旅行研究中心之后,大力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精心设计研学课程内容。此次研学旅行活动就是太原旅游职业学院育英旅游服务中心受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研学旅行研究中心委托,为太原市杏花岭区职工新街小学专门设计组织开展的。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何让学生在领略人文景观的同时有所思考和收获,需要学校和教师的整体规划和精心设计。”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研学旅行研究中心主任王朋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小学生天性活泼,求知欲强,正是认知世界的关键时期。因此,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兼顾求知与趣味,还要考虑到小学不同年级显著的分层差异。针对太原市杏花岭区职工新街小学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中心在认真选择研学项目,精心设计研学课程内容后,最终为五、六年级同学们选择山西古代壁画馆和中国煤炭博物馆。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天性喜好自然、活泼好动的特点,为三、四年级同学设计了‘感知秋天,快乐采摘’研学一日游活动,并派出专业老师组织带队。”
王朋军介绍说,在煤炭博物馆,通过图片、实物、4D电影展示的煤炭历史,让同学们深入体验了与山西经济社会紧密关联的煤炭文化,以此唤起他们对家乡的情,告诉他们人类与煤炭源远流长的谊。同时,同学们还乘坐竖井罐笼,下到亚洲最大的模拟矿井,头戴矿灯,在迷宫般的巷道里穿梭,亲身体验古代、近代和现当代三种井下采煤的实景模拟,感受真实历史的印记,了解不同时代下劳作的艰辛,认识到感恩时代、珍爱生活、珍惜资源、节约用煤的意义。为达到学习效果,突出实践活动的核心是研究学习的特点,他们在项目设计要求中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带队的专业老师在游览时,发现许多学生带着探访追寻的目光,怀着刨根问底的心思参与研学活动,一颗颗求知的童心已被“点燃”……
“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课这片沃土上开出的一朵艳丽的鲜花,当孩子们带着问题出发旅行,在欣赏着美好风景的同时不断思考探索,又带回了一堆新的问题,继续研究,不断进步,这就是研学旅行的魅力所在。”太原旅游职业学院院长马兆兴如是说。
本报首席记者栗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