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的“煤海之都”太原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
近年来,我省通过主动减煤,不断推进能源革命,成为全国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作为全省转型发展“先行者”的太原,从“一煤独大”到多元化产业升级,让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逐步走向绿色发展的“快车道”。但是,燃煤散烧造成的冬季采暖期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太原市农村清洁取暖的改造工程自2016年开始在晋源区三个村进行试点改造,2017和2018年两年在全省率先完成5万多户“煤改电”改造任务。
看:没有煤的冬天日子挺美
往年一入秋,清徐县马庄村高连刚便开始张罗着买煤。可是今年他家几十年的生活习惯被彻底打破。“我亲戚在晋源区住,去年改成用电取暖,因为有政府补贴,一个冬天下来,比烧煤要省好几百元呢,又暖和又便宜。”高连刚对“电采暖”充满期待,他是村里第一个在“改造协议”上签字的人。
马家庄村是2018年太原市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高连刚看着自家拆下的土锅炉说,“过去,一户村民一个冬天普遍要烧3、4吨煤,采暖期至少花费3000元左右,又脏又不安全。”
“呛人的黑烟冒出来,根本看不见蓝天。”村长高永德有感而说。现在采暖期刚刚到来,村里人正适应着、享受着“不烧煤”带来的变化。
难:供电公司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
经过与政府部门协调、挨家挨户“确村确户”,2018年太原市“煤改电”配套电网改造工程于8月5日正式开工。
今年,太原市政府确定“煤改电”居民达1.5万户,总采暖面积达188万平方米,新建及改造线路211.6千米、配电变压器290台,容量96715千伏安……
“这样的工作量相当于两年的,要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完成,几乎不可能。”国网太原供电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吴英凯说。他与每个项目部建立了微信群,从施工现场到技术交底会,从技术问题答疑专题会再到每天的工程进度协调会,他全部管控。
“项目难度最大的就属清徐县了,有9003户居民,工程立项22个,工作量倍增。”工程项目负责人赵琪说。
“为保工期,我们最多457人同时进场施工,这背后的安全问题、物资供应问题、与村民的沟通协调问题,都需要时刻操心。”清徐供电公司高荣贵表示。
责任明确,众人发力,让“煤改电”有了“电速度”。在整个太原电网范围内,供电员工为了保障老百姓温暖过冬,舍弃了休息时间。
速度快,还要质量高。在“煤改电”工程建设中,供电公司从工程物资供应厂商和施工队伍的选择上把关,“保质保量、优中选优”,对生产周期长、技术含量高的关键设备专人驻厂催办,确保全部设备第一时间零缺陷投运。
易:有决心、有信心走清洁取暖之路
“煤改电”是暖民心、治雾霾的民生工程,更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良策。对于能源大省的山西,对于重工业城市太原,这是机遇,更是一项挑战。
进入2018年取暖季,太原1.5万户居民将首次以电取暖,取暖设备负荷集中,故障风险高,停电影响大。对此,国网太原供电公司在常规巡视基础上,加大对特殊天气、大负荷设备的巡视频次,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
“我们引导客户落实好企业错峰、避峰用电措施,协助开展用电检查工作。同时积极做好迎峰度冬期间的事故抢修和服务工作,确保发生设备故障及时处理、快速解决。”国网太原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闫晓丁表示。
打赢“煤改电”攻坚战,还城市绿水青山,国网太原供电公司以铁的纪律、铁的精神再一次圆满完成建设任务,让美丽的太原渐行渐近。
本报记者王龙飞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