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刚查出来,患了高血压、糖尿病,按照医嘱,我一次就得吃好几种药。这儿是单子,这几种药能同时吃吗?该怎么吃才好?”11月7日下午,在忻州市中医医院药学门诊科,记者碰到一位60多岁的王阿姨,她正在向该院的药学部副主任张丽春咨询自己的用药问题。
张丽春耐心地向她介绍,有两种药可以同时服用,还有一种则需要错开时间服用,另外的两种药则可能会产生不适,建议她再找主治医生重开可替代之药。
王阿姨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并非个例。有许多病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就会存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的情况。而临床医生往往强于诊断,但对于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吸收和代谢机理、药物和药物乃至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就缺乏把握。这样一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大,不可避免地给病人带来比较大的伤害。
“即便是病人只患一种病,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该院的药学部主任王芳修介绍说,“比如患者在心脏瓣膜置换后,一般需要同时服用两种药,三天后可能会出现尿血症状,时间长了,可能还会导致脑血管出血等后果。”
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7月,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药师咨询门诊,鼓励药师从幕后走向台前,直接面对患者服务,从药物的专业角度上,解决药物之间配物不合理的问题。出诊药师以解答患者用药疑问的方式,为病人进行“一对一”的精准用药指导,并对有潜在风险的处方进行“把关”,以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和用药安全性。
“在此情况下,今年8月15日,我们医院药学门诊正式开诊,每周药师出诊3次,分别在周一、周三、周五上午,为患者进行慢性的健康教育、用药教育,包括选药是否适宜,用药剂量是否适合,用药时间及给药途径是否适宜,用药依存性如何。同时,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生活方式指导、药物重整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鉴别与防范、用药随访、精准用药及全程化用药管理等服务,解决多病并存、多药联用中的配伍禁忌问题,让病人用药安全。”王芳修说,“截至目前共接诊患者40余人次。”
王芳修还向记者透露,该门诊还将开展基因检测项目,实现精准药学服务,最终通过药学门诊的服务,使患者用药更安全、更有效、更适宜、更经济,为患者药物治疗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贠娟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