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尽管天气骤冷,但国网阳泉供电公司的职工们却热情高涨。近日,公司举办首届创新周主题系列活动,180余名员工先后在一周的时间内参加“高水平创新·高质量发展”创新论坛,以及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全面质量管理3场分论坛。他们大都来自生产一线,其中有很多人获得过创新成果奖。通过大家的交流共享,创新的理念意识在这里进一步播洒、根植和扩散开来,转化为了驱动电网和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
管理创新:筑牢安全生产基础
“给现场人员戴上个‘紧箍咒’,再配上作业‘百科全书’,我们就能让‘三违’无处躲藏……”论坛上,来自公司安质部的专工张彦介绍了他们两年来在小现场安全管控方面取得的成果。
为解决输、变、配各专业小型生产现场点多面广安全把控难的问题,公司安监人员、信通专业联手研究基于“互联网+”的作业现场安全管控策略,融合移动互联、安全隔离和信息化管理等技术,利用“互联网+”技术精准把控作业现场重点环节、关键步骤、核心措施,通过在线音频、视频及图像的远程传输系统,不仅能对作业现场随时随地远程监控、抽检、督导,还能针对现场遇到的技术难题随时连线专家,进行多方会诊和及时处理。
在此基础上,该系统还抓住了关键环节,固化执行流程,共享操作信息,实现了作业项目的全流程管控、作业过程的全方位监督、作业类型的全专业覆盖和作业实施的全痕迹管理,大幅提高了作业现场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益化管理水平。
该成果荣获了2017年度山西省电力公司管理创新一等奖,并在全省进行了推广。论文《以实时管控为核心的“互联网+”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创新与实践》获得国网公司优秀奖。多年来,通过现场安全的严格管控与持续创新,阳泉供电公司保持着稳定的安全局面。截至10月底,公司安全生产突破6200天,为全省安全周期最长的地市公司。
科技创新:助力电网高质量发展
10月17日,一封来自山西省电力公司运维检修部的表扬信发至阳泉供电公司。表扬信对阳泉220千伏线路一年来取得的“零停运”“零掉闸”成绩给予肯定。
“过去的线路跳闸,多是由于污闪或雾闪引起,而如今设备的绝缘水平大幅提高,污闪、雾闪的情况已经不多了,但风偏引发的线路跳闸却成了头号杀手!”有着近30年输电线路运行管理经验的阳泉供电公司专家赵晓龙介绍,“2017年7月至8月间,阳泉220千伏输电线路相继发生3起风偏跳闸。”
随后的三个月里,他们利用自主研发的输电线路风偏校验软件,对727基直线悬垂绝缘子、221基耐张悬垂串和6处档中导线风偏复核验算,校验出18基不合格的杆塔。在2018年春检中,工作人员根据不同塔型,采用“中线单串下拉”“倒V串中线下拉”“边线三角支撑”“绝缘子拉索”等自主研发的技术进行治理后,至今再没发生过掉闸。赵晓龙自信地说,《架空输电线路杆塔防风偏绝缘子结构改进》目前正在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今后在治理风偏跳闸率高的线路上一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年来,阳泉供电公司取得各类发明专利授权3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2项;获得山西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群众性科技创新一等奖4项;获得阳泉市科技进步奖成果推广及产业化一等奖1项。
“五小”活动:成就员工成长成才
“胡杨”班组、“至臻”团队、“娟根”小组……在阳泉供电公司二次运检专业,尽管每个班组各有“雅号”,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班组成员学历高、年龄低,任务重、成果多。二次运检人员共30余人,平均年龄只有35岁,却担负着阳泉市56座35千伏以上变电站和10座市区开闭所的二次设备运行维护任务。
李红利今年36岁,已是“胡杨”班组的老班长了。他也是阳泉供电公司优秀青年人才的杰出代表。他们团队研发的“便携式PT多点接地检测仪”获得2017年山西省职工“五小”竞赛优秀成果一等奖,他本人也被授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至臻”团队研发的“便携式CT极性测试仪”,2016年获得山西省“五小”二等奖,队长甄志明荣立山西省个人一等功。在2018年10月刚刚结束的山西省电力公司第四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上,“至臻”团队研发的“跳闸矩阵试验仪”一举夺得金奖。
2018年,阳泉供电公司出台《创新管理竞赛活动实施方案》《青年英才培育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办法和措施,不断建强创新激励机制,为员工搭建展才释能平台,拓宽成长成才之路。
QC活动:技术攻关化解难题
在电力系统,试验专业被称为电气设备的“诊断师”,对保证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负有重要责任。靳海军是阳泉供电公司试验专家,曾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特级模范”称号,荣立山西省特等功。
近年来,随着GIS组合电器在电力行业的广泛应用,GIS局部放电测试的工作也日益频繁。现场实践中,由于测试部位较高,人员需要绕着设备转圈搬动梯子,多次爬上爬下地进行全方位多点测试,既费时又费力。
而且,由于GIS的罐式结构特点,某些位置无法架设梯子,给测试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安全隐患。
针对这个问题,靳海军他们作为QC小组公关课题,经过反复实践,研发出了一种类似于脚手架的,但可以任意变形的绝缘测试台。测试人员可在台上方便、快捷、准确地对GIS任意位置进行带电测试,有效提高了异常定位的准确性。这种测试台不仅高度可以调节,还能实现“口子型”“一字型”及“不规则型”等可变形设置,用在变压器、互感器、穿墙套管、断路器等设备的技改大修现场和需要登高且作业面宽的环境下非常便捷。
对于“可变形绝缘测试台”成果,这已经是靳海军工作30多年来的第18项发明专利。他说,这台“变形金刚”不仅能确保测试工作安全、省时、省力,而且费用低、测试准,每年至少可以节省人工成本12万元。
目前,阳泉供电公司已有8人取得中国电力质量管理协会质量管理小组高级诊断师资格证。2016年以来,先后获得国网公司优秀QC成果三等奖1项,全国电力行业优秀QC成果三等奖1项,山西省优秀QC成果1项,省公司优秀QC成果一等奖5项。
本报记者 张文华 通讯员 王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