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作为全省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的试点,坚持问题导向和医改方向,率先探索出一条县域医改之路。如今,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该市的情况又是如何呢?11月13日,记者又一次来到这里进行了更为详实的采访。
整合资源,充分利用,让乡级医院得到发展
“孩子因腹泻,在这儿住了三天院,各种治疗费用不算高,结账时,我们自掏腰包仅80多元。”11月13日,在高平市人民医院南城分院,记者碰到了正在为孩子办理出院手续的小许航的爸爸。
现在,在高平,带孩子来此看病的并非只有小许航的家长。
高平市人民医院集团组建以来,有效整合市人民医院和南城分院医疗资源(两家医院距离很近),积极打造南城儿科特色分院。“2017年2月,市人民医院在我们医院开设儿科病房,每周三、五派出儿科专家在这儿坐诊。今年以来,市人民医院每天派出一名儿科医生和一名护士到我们这儿,采取临床带教、专家坐诊、专题培训、个性化指导等方式,帮扶我院开展儿科特色分院建设。”该院院长秦世俊告诉记者,“这既解决了市人民医院儿科一床难求的问题,也让我们医院原有闲置的医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填补了我院单一治疗内科疾病的空白。”
“没有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一体化,孩子看病就必须去市人民医院,人多,不方便,费用还高。”该院的一位有着20多年从医经历的全科女性郭大夫说,“现在,我们不仅提高了支气管炎、肺炎、腹泻等儿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水平,同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内科疾病诊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挂牌一年多来,南城分院医疗业务量大幅提升,门诊人次同比增长230%,住院人次同比增长90%,业务收入明显提高,同比增长138%。
医生下沉,病人下沉,群众小病可在乡村解决
“最近不到晌午,我就感觉饿得慌。你说是怎么回事?”“有没有觉得口渴?”“有。”“那我建议您明天早上8点来医院做个空腹血糖”。
眼前的郭阿姨是高平市建宁乡建南村人。她告诉记者,过去他们是进城去找张恒芳大夫,不是找不到人就是排不上队,一两天也看不了病,“现在好了,张大夫来到了家门口,看病实在是太方便了。”
建宁乡位于高平市东部山区,距离市区26公里路程,老年慢性病多发,群众最头疼的事就是陪老人进城看病。
从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出发,又结合当时该乡卫生院的实际情况,高平市人民医院集团组建以后,在此设置了老年病特色分院,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牵头,科主任张恒芳带队并每周亲自坐诊两天。
“许多以前住院输液的病人现在通过门诊口服药物解决了,以前常见的住院病人不合理多联用药现象现在基本没有了,以前需要进城住院的疾病现在可以及时方便地在家门口住院了。群众住院的困难解决了,个人的医药费用减少了。”该院院长刘晓歌告诉记者。
站在一旁正等着就医的王生生也忍不往了,“现在,不光是看病省钱了,现在做检查也方便了。以前在乡卫生院做的检查,到市医院必须重做,现在拿到人民医院都认,再也不用花那个冤枉钱了。”
借力信息化,广开渠道,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小池,你快点帮着看看,我睡不好觉,要吃些什么比较好?”一位张姓大爷焦急地说。只见那个叫小池的青年随手打开了高平市人民医院集团微信公众号开始搜寻。
“集团已经开通了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发布医疗动态、便民消息、医学科普、健康知识等内容,提供方便快捷的就医指南。居民关注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医院最新动态,询问诊疗信息。”高平市人民医院院长李军介绍说,“集团还开通了健康高平手机APP服务,将医院、医生与居民连接起来,患者通过健康手机就能享受到预约挂号、在线支付、查看检验报告等诊疗服务,信息化手段不仅改善了医疗服务流程,也提高了看病就医透明度。”
不仅如此,集团还搭建了远程会诊和分级诊疗平台,上联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第二医院等26家高水平的三甲医院,下联集团内16家分院,业务涵盖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疑难病例讨论、远程学术交流等,不仅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诊疗服务,同时也提升了高平市人民医院及各基层分院的诊疗技术水平。
本报记者贠娟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