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卖什么?当然是书啦,答案似乎不言自明。然而在当下,这个原本毋庸置疑的答案似乎已变得没那么绝对了,在今天的网络时代,只卖书的实体书店大多已举步维艰。
新零售与消费升级背景下,跨界经营、多元发展已成为实体书店的转型趋势,它们不仅重新定义了“书店”,而且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商业模式。为此,记者专访了山西图书大厦总经理刘杰,通过山西图书大厦的蝶变,来了解被重新定义下的“书店”。
售卖形态:是卖空间?卖载体?还是卖内容?
新零售环境下,图书的售卖方式被改变了,那么,书店的本质是不是也变了?
初见刘杰,他端坐在茶桌一侧,一边倒茶一边抛给记者这样一个问题。
见记者笑而不语,他继续说:“书店的本质其实是卖三样东西。第一样是卖空间,因为书店首先是一个店,也就是现在很多人说的空间体验,比如消费者说很舒服,能喝茶、能交友、能享受到文化的氛围,这个空间是一定可以售卖的。”
“这种体验不都是免费的吗?”记者反问。
刘杰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推出‘共享空间’销售理念,它是收费的。比如说,你需要一个空间来举办共享读书会或和朋友举办一场聚会,商场里不一定适合。你可能还需要文化的氛围、图书资源的现场感,而约在茶社、咖啡厅是不具备文化特色的。可在书店,就能满足你的这些需求。”
“再来就是卖载体。既然说到卖载体,就不一定非要卖书,只要是文化的载体,书店都可以售卖。”刘杰说。
在山西图书大厦,传统的图书有高中低端,除了消费者看到的普通售卖的书籍,在书店三楼有个精品书房,专门卖古籍,大多是专业的线装书。其中,最贵的有包背装的《四库全书》,售价3200万元。
“我们有山西线下最大kindle售卖渠道,一年有几百万元的收益。此外,售卖的载体还有各种电子资源包、在线阅读、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在2019年元旦前夕,我们将建成数字阅读中心,引进更多载体,比如听书平台、人工智能等等。”刘杰介绍。
刘杰告诉记者,书店第三个售卖的就是内容。他说:“内容一般是跟载体绑定在一起的,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内容是可以和载体分开的,比如现在的喜马拉雅,我们最近正在做的数字资源库,连载体也没有,就是一个云端服务,卖的就是账号。”
之前人们去书店,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对称了,很多读者开始读电子书,还有一部分被线上听书APP吸走了。“随着阅读行为方式的改变,我们的售卖形态也在改变。而在书店的经营过程中,空间、载体、内容是需要切开卖的。”刘杰说。
转变思路:从“等客上门”到“走出去”
“为什么需要切开卖?因为图书是流量产品,不赚钱的。”刘杰抛出自己的观点。
图书是流量产品,这毋庸置疑。可若是说不赚钱,为什么各大互联网大企业都在布局图书售卖板块?刘杰解释:“图书是定价商品,你不会担心它价格有虚假。在售卖的过程中,打几折就是几折,价格都是很透明的。而互联网商家卖书,往往会通过较大的折扣吸引读者,图书不赚钱,但是从图书产品引来的流量,可以高转化到其他商品上。而很多专门做图书销售的网站,有很多都已销声匿迹了。”
“实体书店就是要把思路转变过来,让流量变现。”刘杰说。
图书的售卖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等客上门,即摆好图书等客上门;第二阶段是加强营销让客来,目前大多数书店的做法,通过打折、送小礼品吸引顾客;第三阶段是走出去,这也是山西图书大厦正在做的,就是要把生意做到最后一公里。
刘杰介绍:“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建书店,安放自助智能书柜,在社区、幼儿园、学校举办讲座等各种载体,把书送到消费者家门口,锁定人群,通过大数据了解消费群体,获取目标群体,最后实现精准投放,提高产品匹配度。”
为了获取前端数据,山西图书大厦将引入人脸识别技术。“引入该技术,就是为了捕获消费者购书习惯以及消费群体特征,进而为之后精准投放做准备。”
童书节是山西图书大厦每年都要举办的活动。“之前叫儿童图书联展,将各式各样的童书摆在书店的显眼位置,活动就是打折、送礼品。但现在我们要转变思路,通过前期获取的消费数据,寻找到0-6岁的幼儿家庭,实行报名制,同时对接儿童文化相关资源,比如绘本、儿童智能机器人、陶泥等元素,以童书为主,重新组合在一个场所,实现供需的精准投放营销。”刘杰如是说。
改变观念:不能透支消费,可以抬高消费需求
“坊间所说的实体书店‘回暖’迹象,或缘于国家政策扶持、营销活动增加。事实上,实体书店目前总体生存状况依然堪忧。”刘杰坦言。
“市场的蛋糕并没有做大,可能因为一些营销活动透支了人们的消费,让消费行为有所提前,让人们恍惚看到图书市场的‘火热’,而市场是不允许被‘偷吃’的。”刘杰说,在正常的消费模式下,人们购买力被透支,这对行业发展并没有多大益处。
消费既然不能透支,若想做大市场蛋糕,该如何布局?“我们可以抬高消费者需求。”刘杰支招,就好比卖茶叶,你买茶叶的时候,卖家总会再送你一两更高端的,这一两茶叶你觉得好,下次也许就会买,而当你习惯喝高端茶叶的时候,比较低端的茶叶,也许你都不会想看一眼。
“在书店的经营过程中,我们不是一味地为消费者服务,绑定他的需求,而是要引导他的消费,不断提高他的消费需求。”刘杰总结。
11月30日,山西图书大厦与帛客自助智能书柜“书妈妈”达成战略合作。刘杰说:“当下,也许你会365元办一张年卡。在我们合作开展的线下亲子活动中,也许在免费体验一次后,你还会办一张亲子活动的年卡等等,这只是我们目前在做的其中一件事情,在提高消费者需求的理念里,我们还有很多探索。”
重建品牌:“后书店时代”的来临
据了解,新华书店是我国图书文化事业中的老字号品牌。在以科技和文化创新为支撑的新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华书店品牌逐渐呈高认知度、低认可度的发展态势,品牌面临老化危机。
“要转变人们对国企的观念,进行品牌重建就显得很重要。”山西图书大厦总经理刘杰说。
2015年,以城市道路改造为契机,山西图书大厦经过四个多月的改造,全新升级为“城市文化约会地”,成为总面积近7000平方米,目前山西省面积最大、功能最为完善的文化综合体。
“之前我只知道,山西图书大厦只是山西省最大的购书中心,在其他地方买不到的书在这里一定找得到。很多年不逛书店了,这次来很震撼,一进门,就能感受到浓烈的时尚设计风格。”采访中,记者遇到一位40多岁的老太原人发出感慨。
走进书店,不仅处处弥漫着氤氲书香,融文化用品体验馆、爱咖啡、25小时文化集合地、户外俱乐部体验店、一书一茶生活美学馆、电子产品体验馆、舞蹈健身中心、艺术培训等的“城市文化约会地”,让人体验到“后书店时代”的来临。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买书、看书,还可以看电影、吃饭、带孩子参加培训班、玩游戏、学茶艺。这里不仅有图书,更有一切你能想到的休闲文化体验。”刘杰说。
为了重建山西图书大厦的品牌形象,旗下更设立了一抹书咖、方池书屋、“知道1+1+1”等四个子品牌书店。就在12月6日,作家张嘉佳还在方池书屋举办新作《云边有个小卖部》的记者见面会。
未来市场:布局社区、街区书店成风向标
“咖啡+图书”的标配书店售卖方式,成为不少商场的标配,获得很多年轻人的喜欢。那么,这类书店走俏,会对山西图书大厦等本土书店造成威胁吗?
面对记者的疑问,刘杰不以为然:“对于山西图书大厦来讲,我们经营的品类不一样,一些‘咖啡+图书’书店大都在商场里,依托的是商场流量。现在的诸多类似独立书店以小资、文艺青年为主,大部分普通家庭仍难以接触到,家庭购书还是以新华书店这样的主流书店为主。”
谈到流量,在互联网时代,书店“引流”的方式也多元化了。
“我们策划的活动很多,一周有好几天都有不同类型的活动,引流的同时,培养了消费者的粘度。”刘杰告诉记者。
作为“主流”书店的山西图书大厦,也在积极尝试“走出去”,通过不断延伸网点建设,最大限度为读者提供阅读便利。
“建立社区书店,让文化能够以更短的距离和更直接的方式呈现给每一个家庭。”刘杰认为,建在学校、幼儿园、社区等场所的便民型书店贴近潜在消费群体,培育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丰富了经营品牌体系,将会形成书店与读者双赢的局面。
就目前的太原市场来看,刘杰认为虽然布局社区书店的效果还不明显,但一定是未来市场的方向。
“游戏都一样,只是玩法不同。打碎固有的观念,重新认识所在的行业,是传统书店的转型升级关键点,干好文化人该干的事,传统书店,未来可期。”刘杰如是说。
本报记者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