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实打实破解民营企业遇到的难题

大同出台20条举措为民企发展提供保障

  本报大同12月13日讯(记者 杨晓明 实习记者 仝雄成)12月10日下午,大同市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大会召开,会上出台了《大同市委、市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二十条”政策措施》,用实打实的举措,破解民营企业普遍遇到的市场冰山、融资高山、转型火山三大难题,为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十条”措施》从企业减负、破解融资、营造环境、优化审批、推动转型、保护权益、构建政商关系、完善执行方式等8方面具体着手,细化具体到各个环节,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改革开放40年来,大同市把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推出干部入企服务、打造“六最”营商环境等有力举措,积极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目前该市民营企业已达6万余个,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动力”和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这些措施明确要求,围绕努力减轻民营企业负担、帮助民营企业融资、推动民营企业转型、拓展民营企业空间等方面,着力破解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在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政策措施的同时,要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形成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要优化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公平竞争,杜绝行政垄断;要优化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提升服务满意度、跑出审批加速度、提高服务精准度;要优化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政府要依法践诺、新官理旧账,对过去承诺且合法合规的事项要积极兑现,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稳妥化解涉及民营企业的矛盾纠纷,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要优化亲商安商的社会环境,加强舆论引导,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切实提升“执行力”“知晓率”“到达率”;要立足大同实际抓好政策创新,注重增强政策供给的协同性,切实把市委、市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心支持落实落细落深。
  同时要求,大同市将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带领他们积极投身到全市“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中,融入到打造“氢都”“能谷”“新能源产业之都”的具体行动中;将民营企业作为工业振兴的主流,大力实施“555”工程,即培育50家中小微企业进入规模工业企业,扶持50家民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确定50家民营企业发展新项目,进一步找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和发力点。
  会议还宣读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市领导联系民营企业的通知》,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推进联系民营企业,加强沟通指导,研究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为民营经济谋实招、解难题。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12-13期

  • 第2018-12-12期

  • 第2018-12-11期

  • 第2018-12-10期

  • 第2018-12-09期

  • 第2018-12-08期

  • 第2018-12-07期

  • 第2018-12-06期

  • 第2018-12-05期

  • 第2018-12-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