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 撩开水上人家娘子关村的神秘面纱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几个报社记者从太原出发,坐绿皮火车前往平定县娘子关村采访。
娘子关站是典型的北方小车站的模样。眼前看到的是黄色的围墙、黄色的候车厅,以及急匆匆扛着大包小包穿行的人流。
出了车站,县里的同志用212吉普车接上我们驶向村里。212北京吉普车是由绿色的车体和绿色的帆布顶棚组成,八、九十年代,这就是豪车,是好些县委书记的坐骑。车子密封不好,避震也不讲究,再加上道路坑坑凹凹,所以一路都是奔奔跳跳赶路。
很快,我们进了村。
一愣神的功夫,一幅美轮美奂的水彩画猛然展现在我们面前,如仙境般的美景猝不及防地吓住了我们。
在夕阳下,伴随着袅袅炊烟,一个古朴典雅、浪漫温馨的村子,飘飘然坐落在溪水之上。
这难道是北方的一个村庄吗,这确定不是江南水乡吗?
车子停在村口,我们步行往村里走,越走越觉得走进了桃花源,越走越觉得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潺潺溪水时缓时急,叮咚作响,再加上正值做晚饭的时间,各家的风箱拉得呼呼作响,使宁静安谧的娘子关村,平添了几份喧闹。
小桥、流水、人家,石磨、炊烟、饭香……娘子关村浓浓的温馨让我们如痴如醉。
坐落在绵河岸上的娘子关村,依山而建,顺水而居。其地理位置大约在平定县东北45公里处。村里的房屋多为石头垒砌,每间房子都在百年以上。如水网般的泉水,在村里到处游走。庭院里甚至房屋里都有清泉流淌。
轻叩一户人家的院门,主人热情地邀请我们进院参观。院子里有一条水渠穿过,溪水清澈见底。主人又带我们进了他烧饭的厨房,居然发现他的厨房里也有溪水穿过。女主人正在溪水里洗菜。
天渐渐黑了,县里陪同的同志领我们进了另一户人家,这家除了院内屋里有溪水流过,更奇妙的是,有一间房里居然安装着一盘大石磨,在水流的冲击下,石磨正吱吱呀呀地转动着。
水磨旁忙活的老人告诉我们,村子里还保留着几十座这样古老的石磨、水碾。
娘子关的水磨面有玉米面、豆面、小麦面以及各种杂粮,以味道香甜而闻名,是享誉太行山的一大特产。
县里的同志安排我们在这一家吃晚饭。饭菜散发着浓郁的香味,大多是平定的特色饭菜,有西红柿酱配玉米面搅稠的“糊涂”(音译),有抿咯斗床抿下的抿咯斗,有白菜过油肉,还有石磨磨出的豆腐……
听着潺潺流水,闻着做饭的柴禾燃烧所散发出的潮湿、清香的气味,再细细品尝混合着太行山兼水乡特色的美味佳肴,我们完全陶醉了。
吃完饭,这一家的主人安排我们的两个女记者住他们家。他们的热情让两个女记者受宠若惊,原来他们腾出儿子刚刚结婚的新房,而且还拿出结婚没有用过的新被褥。我们几个男记者则安排在村干部家住。
夜已经很深了,意犹未尽的我们,在村干部家的院子里,继续感受着水上人家的美妙。
月光如水,院子里的一切仿佛被洗过一样。这时夜的交响曲在耳畔回响:有泉水流过的声音,有石磨隆隆作响的声音,有虫鸣鸟叫的声音,还有那太行山的山风掠过树叶的声音……
我们是枕着哗哗的泉水声,安然进入梦乡的。
第二天一早,依依不舍地离开水雾缭绕、如梦如幻的水上人家,我们又去看了娘子关瀑布和著名的娘子关关隘。没想到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古村落竟有这么多风景名胜。
风景虽好,但受制于观念、交通、经济条件,娘子关村一直是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那些年娘子关的交通拥堵是名闻三晋的,大车一堵就是十天半个月。那个时候,娘子关村到处停着大大小小的车辆。
但天造地设、人间难寻的美景最终是要被青睐的。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修过娘子关,旅游业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一个古村落不经意间便打造出四个旅游景区,分别是娘子关关隘、娘子关瀑布、平阳湖、水上人家。
平阳湖因唐代平阳公主镇守关隘的事迹而得名。景区围绕得天独厚的平阳湖开发了许多项目。有游轮,玻璃栈道,玻璃滑道,水上漂流等等。
每年的六月初六,娘子关村都要在平阳湖举办河灯节。据说娘子关河灯节作为传统民俗文化已延续了一千年。放河灯、祭妒神活动,表达了人们驱除病祸,祈求妒神保佑的心愿。
今年农历六月初六,我慕名来到娘子关村参加河灯节。
夏日的平阳湖如同镶嵌在太行山中的一块碧玉。
夜幕越来越低,一盏盏河灯被放在平阳湖里。这些色彩斑斓、造型美丽的河灯很快便被摇曳的烛光牵走了。
天上的星星亮晶晶,水中的河灯亮闪闪,美如画。
水光灯影的娘子关村,又一次把我融化在梦境当中。
娘子关村好像始终带着一块美丽的面纱,不断吸引人们揭开它,欣赏它。
作者:昭鲁
二等奖 关山雄伟 水乡柔美
很小很小的时候,邻家小叔出了趟远门。当时在一个封闭的小山村里,算是见了世面的人。
当天,吃过晚饭之后,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光,小叔叔讲起了外面的世界。究竟去了哪里?看见了什么?我都没有印象,但至今记得他说自己坐着绿皮火车穿过娘子关时眉飞色舞的神气样子。
通往远方的绿皮火车竟然和娘子关连在一起?
娘子关就这样定格在童年的梦中。只是这里究竟有着什么的故事和传说,我穷其贫乏的想像,也无法在脑海中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轮廓。只天真地认定这儿是连接外面精彩世界的一个节点,一个远方孩子归家的路标。要不然,见过世面的小叔叔为何反复提到这个名字?
再后来上学了,地理课上,知道娘子关的位置就在阳泉市的平定县。历史课上,知道了娘子关战役,曾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为保卫太原在晋东娘子关地区进行的一次抗击日军战役,为太原会战重要战役之一。
随着年龄的渐长,娘子关在我的想象中,不断丰富着具体的图像和内容。我常常盯着“娘子关”这三个字,联想到万里长城,想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场景,这儿必定是干戈迭起,硝烟不散,兵家必争之地,因为所有带关的地名,都拥有着适合防御或进攻的天险地形,大多都是扼某地之咽喉。由于见证了太多的刀光剑影、战火纷飞,血腥厮杀,所以,在我的想象中,娘子关该是雄性的、刚烈的,甚至是悲壮的、沧桑的。
只是在“关”前加上了一个柔性的定语“娘子”,使得娘子关更加丰满起来,具有了传奇的女性化色彩。据说是唐代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想象一个英姿飒爽的皇家公主,统帅着千军万马,竟然身不离鞍、手不离刀地驻守在这个险要关隘处,该是何等惊艳和鲜活?
多年来,柔中有刚、刚中带柔的娘子关成为我一直向往的神秘地方。今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终于领略到了娘子关刚柔并济的风采。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这个曾经弥漫着战火的兵家必争之地,如今一派祥和。上写着“天下第九关”娘子关依山傍水,居高临下,迎接着来来往往的四方游客,这里保留着老君洞、烽火台、点将台、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供人游览。
走在石头铺成的通道上,触摸着光滑圆润、略有凉意的石头,一种穿越感扑面而来,不由联想到曾在这里发生的一场场厮杀和争斗。只是这一切都成为历史。如今,娘子关凭借其依山傍水的独特地理优势,凭借其传奇的人文历史故事,成为众多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既有山的雄伟,又有水的秀美,娘子关果真是上帝的大手笔,一幅天设地造的完美杰作。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幽。尤其是那条飞流而下,水花四溅的瀑布更是让娘子关平添了灵动之感,而清澈明净、碧波荡漾的平阳湖又让娘子关多了几份婉约之美。尤其是走进娘子关村,潺潺泉水顺着弯曲的石板小街小巷敞过每户人家门前时,勾勒出一幅天然的“人在水上走,水在屋下流”的人间美景。沿街的人家随意地坐在古色古香的大门前喝茶、聊天,或摘着新鲜的蔬菜,或手中做着家常活儿,或做着小生意,安逸感绽放在笑脸上,荡漾在眼波中。
在这个幽静,秀美的小山村里,不知道,每夜听着潺潺流淌的泉水声入梦,又是何等的一种幸福。这不就是忙碌的都市人梦想中的世外桃源?吃着古老水磨磨出的甜香金黄的玉米窝头,听着当年的美丽传说,许多人无不羡慕水上人家的幸福生活。
村民们告诉我,当年鸣着声声汽笛的绿皮火车仍穿过娘子关,娘子火车站还守望在原地,见证着这里发生着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高铁快速发展的时代,这个慢悠悠的绿皮火车依旧承载着一部分人走出娘子关看世界的梦想,更多的时候是吸引着更多的人走进娘子关,领略这里“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
娘子关,终于圆了我儿时的梦。绿皮火车、娘子关峡、水上人家,飞流瀑布,这些鲜活的场景依旧会走进我未来的梦中,它们不再是一个个让人联想的名字,而是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丰满的情怀。关山雄伟,水乡柔美,这幅和谐的山水画,散发着的将永远是人间那种岁月静美和谐幸福的烟火气息……
作者:殷剑贞
二等奖 因为恰好遇见你
在繁华的流年中,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段旅程。当我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与拥挤的人群,当我疲惫了物欲的诱惑与名利的牵绊,乏了,累了,一路寻觅,在不经意的回眸中,恰好遇见你——柔情似水的娘子关。
闲云悠悠,流水淙淙,水上人家那处处胜似江南丝竹的清越与空灵,让我忘却了恼人的烟火世情,只念你的淡然和飘逸。这座千年的古镇,用你的诗意和娴雅,湿润了多少文人墨客纷扰的心田。河东三杰乔宇耳中的“临风翻出清商调,漫把湘弦听伯牙”,是玉泉流泻,高山流水遇知音般的水韵与心境的依恋;又是明清之际高隐之士白孕彩眼中的“门外静清潭,万朵芙蓉照”。你不仅兼具了周庄的静美,更用你的柔情在书写着俊逸风流的词章,如梦如幻,通透婉约……
因为,恰好遇见你。碧水蓝天,芳草青青,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溪一家,都写满了浪漫的温馨传奇。一袭锦袍,一柄花折伞,一抹芬芳,穿行于古色古香的古街,斑斓了这座古镇的容颜。在时光寂静处,轻舞香帕,晕染着娘子关的水墨丹青。
撩开烟云蔼蔼的轻纱,是江水浩瀚的明净和高远。我荡楫绵水,举目远望,唯见杨柳依依、花姿摇曳,兰舟催发的执手凝噎已淡然远去,此时那绮丽的画舫装载着笑语盈盈,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姹紫嫣红的盛世欢颜,更将明净无尘的灵韵都赋予这北国江南。
因为,恰好遇见你。我做了一个像水一样洁净的梦,梦里曾几度渔笛唱晚。只待岁月的浮尘将时光磨洗,浊酒一壶,轻舟微行,便可将古今多少事,皆笑谈于苍烟落照间。桨声灯影之中,一种物我两忘的从容油然而生。缓缓流淌的绵河之水,带着江南的娉娉婷婷,带着水乡的无边风月,又曾打湿了谁的相思?待到春江入梦,明月入怀,无论谁又何必在远方徘徊?
远处传来了瀑布的惊呼,它磅礴的轰鸣惊坠了金农的一身傲骨。沿谷前行,抬头仰视,宽阔的瀑流自高崖奔突跌落,只见白练翻飞,银珠、玉屑四处迸溅。恰如腾跃的蛟龙恣肆起舞,在搏动着力量的肌腱。于是,元好问来了,惊叹“骇浪几轰山石裂、娘子关头更奇嶡”的名句鲜活了千余年;郭沫若来了,“娘子关头悬瀑布,飞腾入谷化潜龙”的咏怀,歌抒着山河的壮美。
因为,恰好遇见你。如银河飞落九天般的气势让我体悟到了生命的力量,那舒展自如的动感在阳光下拨弄着五彩的琴弦。也许,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能搁歇住匆匆的脚步,在濛濛雾雨中,一任彻骨的冰凉渗入我的肌肤,来洗拂我满身的俗尘。
一道苍遒的龙骨跃上了大山高峨的峰巅,关城与雉堞守望的剪影,定格成史卷中一帧帧滴血的字痕。披覆过万丈狼烟的城壁,此时正浸着残月清辉,孤吟着史诗的绝唱,耳畔传来隐约的击柝声里,是否还闪烁着巡夜戍卒锈甲的残光?此刻,平阳公主正款步仗剑,远眺那缥缈的云汉与苍劲的群山……
因为,恰好遇见你。曾经的铁马金戈已杳然于时光的深处,连同当年的晋、赵霸业亦也烟消云散。我登楼极目,眼中的繁华和鼎盛似乎已将历史的伤痕抚平,只余下忠勇之魂兮与雄秀之关山。
一个土家族汉子的身影,依然忙碌穿梭在关、山、水、瀑之间。河灯璀璨与皓月争辉,笑醉了他的容颜;吊桥悬惊百态,乐开了他的心花;民俗跑马之彪悍,浩荡了他的胸襟;冰雪世界之晶莹,映射着他的心灵……
因为,恰好遇见你。这位土家族的汉子挑起了雄关秀水的浓夜,给一方山水踏出一条晨光之路,依然是军人的铁肩!
作者:张旭东
三等奖 娘子关遐想
水上人家
人在水上走,水在屋下流。
别致的小院,玲珑的小桥,哗哗的流水,茂密的树叶,如果再配上一位打着红雨伞穿着旗袍的女子,款款地走来,一定会让你想到江南水乡。
这分明就是江南风韵,却驻足在了北国的小镇。
幸好,这里有那台隆隆轰鸣的石磨,日夜奔波,几多强悍的北国元素,告诉你这些不是海市蜃楼。
石磨随着水流不停转动,一圈又一圈,一天又一天,不知走了多少路程,不知走了多少朝代,终于走出了山里人的富余,走出了山里人的健康,走出了山里人的气质。
有水就有了韵味,有院就有了安定。
三五之夜,明月之时,邀上几位知己,坐在小桥边石凳上,沏上一杯清茶,听着流淌的水声,说些关内的趣闻轶事,宛如神仙过的日子。
宿将楼
秋雨绵绵,鼓角阵阵。
站在这里,历史恍如一个巾帼英雄,盔甲明亮,大刀在握。我独自站在这里,任秋雨淅淅沥沥,任思绪随雨飘荡,看着古道原野,看着水上人家,看着烟雾群山,不由得唏嘘不已。
这是位于燕赵之间的冲道险关。
在遥远的年代,这里山势险峻。中山国在此修筑长城,抵御强大的晋国;汉武帝在这里筑堡修壁,抵御匈奴;董卓在这里,设垒驻防,掌控天下。
于是,“京畿藩屏”的娘子关应运而生。
这儿有了刀光剑影,有了金铁争鸣,有了巾帼不逊须眉的壮烈,有了壮士为国的英武。
娘子关,一道铁血的雄关。
娘子关,一道传奇的雄关。
放河灯
河灯是山村的眼睛,在六月初六最亮。
六月的天气,是青蛙的世界。青蛙蹲在河谷里,大声一叫,雨跟着下了起来,淅淅沥沥,河水跟着涨了起来,满岸混浊,这让两岸的村民紧张起来。于是,有了六月初六河神的节日,有了六月初六放河灯的风俗。
六月初六夜晚,村民提着各色纸扎河灯,陆续从家门走出,轻轻地托放到平阳湖面上,让载着虔诚祝福的河灯顺流而下,缓缓地漂浮着,就像一队刚刚出征的士兵,排成一列纵队。河灯漂浮在湖面上,就像一串串闪烁的珍珠,又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载着祝福,载着希望,随波而去,闪闪烁烁,绵延不断。
六月初六的夜,黑黑的。漂去的是那让人惊心的厮杀声,漂去的是那让人悲凉的号子声,漂去的是那让人伤感的苦日子。六月初六灯,亮亮的。漂来了村民的欢笑声,漂来了游客的羡慕声,漂来了关城的甜日子。
一盏河灯,是一个虔诚的祝福;一盏河灯,是一个满满的希望。风调雨顺、吉祥如意是村民的希冀。我想,在关城村民心目中,河灯一定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且走向未来。
固关
固关长城,曲折跌宕,似一条巨龙,盘旋于崇山峻岭间,也盘旋在人们的记忆中,想象中,甚至灵魂中。
有人说,它是一段防御工事。
我说,它是一段凝固的历史。
在这儿,中山国修长城,建城堡,守险关,抵御了强大的晋、赵,维护了百余年历史。在这里,明王朝迁旧城,修长城,建关卡,防范了蒙古部落的侵犯,维护了京城的安定。
在这儿还修建了雄伟的关城,修建了弧形的瓮城,修建了可供练兵的教场,让固关真正成了固如金汤、坚不可摧的雄关。
淮阴侯过固关,下井陉,出背水阵破赵,斩成安君,成就千古将星,李光弼固关,攻井陉,围博陵,平定“安史之乱”。谭嗣同过固关,上北京,宣扬变法维新,为仁学而慷慨就义。
当然,这里虽然有时森然逼人,但更多的时候,却是沟通燕赵的通衢大道,是通往京城重要通道。因此南来北往的商旅,在这里的青石驿道留下了深深的车辙痕迹,记录着昔日的繁华。
作者:尧天
优秀奖 秋游娘子关
初秋的北方,天高云淡。双休日过后,清晨,独自去了久负盛名的娘子关。一个红衣女孩,站在城堡南门下,在给另外两个,穿着同样鲜艳衣服的女孩拍照,她们没曾想,都被我拍进相机里。灰色青砖矗立起的廓大的关门,和“天下第九关”几个遒劲的大字的背景下,红色俨然给我的旅途平添了几分亮点。可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把曾经抵御外敌的关门,与被称为“娘子关”的名称联系起来。
自古以来男儿雄心万丈,驰骋疆场,志在四方。东汉末年,破虏将军董卓,与西羌作战,路经此地,看好此地实为雄险要塞,便筑修工事,驻扎守卫,这里最初被称为:董卓垒。经过历史的风云变幻,北魏时期称为“苇泽关”,唐代改为“承天关”。隋朝末年,晋阳太守李渊起兵反隋。战争,总会让男人血脉贲张,热血沸腾。然而,战争果真与女人没有关系吗?李渊的三女儿,女中豪杰,女扮男装,协助父兄,为李氏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唐王朝建立之后,“平阳公主”,为防乱兵反唐,率领娘子军戍守“苇泽关”,此后,改名娘子关。今日的“宿将楼”依稀还有当年平阳公主,观察敌情,排兵布阵,发号施令的气定神闲,但是一缕香魂,已然飘逝。只留下女英雄英勇豪爽的事迹,还有那传说中忠烈的“妒女”的故事被后代人称颂。
战争如果在此时停止,在牢固屏障两面生活的百姓,随着日月的流逝会极尽美好的抵达人生的终点。多年后,我们看到的一定也不是现在的模样,至少它没有现在的累累伤痕,也没有那份深沉的厚重。
导游说,1937年10月,中国爱国将士为阻止侵华日军进攻山西,在娘子关浴血奋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幻想,娘子关再度经受了炮火和鲜血的洗礼。
1940年8月20日黎明时分,在八路军总部的指挥下,著名的“百团大战”胜利的旗帜插上了3年来被日军践踏的娘子关。
......
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上得高处。这里的城墙,已固若金汤,墙体弹痕累累,城墙上瞭望敌军的垛口频繁,垛口远处是险峻的崇山峻岭,山外岭上已然看不到,当年狼烟四伏,战事不止。一片蔚蓝的天空,天地如此寥廓。随手抚摸着坚硬缝隙中,努力长出的小草,它已经生死轮回了千次,但是这一次,我与它如此接近,彼此能听到呼吸。还有那秀水,像血管一样绵延而下,穿房过户。
不知不觉走到娘子关村,弯弯曲曲的水渠,不知从哪儿来?又流向哪去?顺着弯渠走,会经过一户户人家。水渠不深,有顽皮的孩子,互相坐在水渠的对面,把脚丫伸进水里,踏起一阵阵水花。一个小孩高高撅着屁股,露出白白嫩嫩的臀部,右手已经探到水里,像摸索着寻找什么。莫非有鱼?我仔细看去,果真有活蹦乱跳的小鱼儿,游来荡去,偏不让孩子小手捉去。而落在孩子们身上的目光,一会儿又收回到自己手中的村中妇女,站在家门口,手里纳着鞋底,一边招揽游客上门。许多人家的门子上写着“饭庄”的字样,原来是农家小吃,有一种让人亲近的感觉。入乡随俗,当时有“吃不完的娘子关面,住不满的坡底店”一说,也就有了想吃一碗当地面食的冲动,于是走进农家院。真是“人在水上走,水在屋下流”。那一弯小渠竟然穿街走巷,流进了院内。头顶上的葡萄架,把正午的阳光严严实实地挡在外面,送来几分凉爽。院子里有三间房子,由石头垒砌而成,透过窗户,室内整洁干净,主人俨然是一个做事井井有条,贤惠通达之人。吃过面食,告别主人,我沿着溪水继续向前。水给了村落灵气,村子里的人祖祖辈辈守着这里的关隘,迎来送往着诸多游客。而这里关于妒女,平阳公主的故事以及大自然恩赐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当一切都尘埃落尽,沿着古道漫步,踏着坑坑洼洼的青石路,那些散发着古风古韵的居民建筑,总会让我有一种穿越,试图更深地读懂已经久远的历史。
作者:宿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