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阳光凯迪董事长陈义龙和公司员工没少和农民打交道。深入田间地头,他们不收粮食,而是专门盯着谷壳秸秆、树皮竹梢。这些通常被一烧了之的“柴火垛”,在他们眼里,是能产出亿吨级能源的“绿油田”。
阳光凯迪,是一家专注生物质能源的高科技企业。生物质能源,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地球上的太阳能,绿色清洁可再生。今年,阳光凯迪与华电集团携手,将共同处理京津冀地区500个县的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城市污泥。“这些能源足以替代大量民用散烧动力煤,当地雾霾天数也必将减少。”陈义龙说。
变废为宝,向阳光和“废弃物”要资源,理念不可谓不超前。当初,是什么原因让凯迪选择了这条道路?
作为一家以电厂输灰管道除垢业务起家,后又在脱硫市场独占鳌头的企业,为了转型,凯迪着实费了一番周折。回望13年前,我国脱硫市场正处于鼎盛时期,一个炼钢、发电企业的脱硫工程,有时可赚1个亿。然而,凯迪敏锐地意识到,市场春天即将过去,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才是发展新方向,由此确定了以生物质能源产业为核心的战略转型。
事实证明,当年的选择是对的。如今,在生物质发电领域,凯迪已经研发出了第五代技术,并成长为世界低碳绿色资源领域的领导企业。预计到2020年,凯迪公司将在全国完成200个生物质电厂的建设运营和1018万亩的林地开发,实现年碳减排量超过1亿吨。与此同时,凯迪还乘借“一带一路”东风,大踏步走出国门,业务遍及芬兰、匈牙利、越南、北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目前该领域国际最高标准制定者之一。
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在推动更高质量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成了必由之路,这让陈义龙信心十足:“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已转移到中国,我们正在进入向阳光要能源、向阳光要材料的全新时代。”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