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现有国家级非遗5项、省级非遗14项、市级非遗17项;有国家级文物15处、省保文物9处、市县文物626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绛州鼓乐、剪纸、木版年画、绛州澄泥砚等。
因为拥有,所以自信。正是有了如此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绛人的文化自信满满当当,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绛州鼓乐走出去了、木版年画走出去了……新绛县实现了以文化为媒到文化使者的完美蜕变。
说到文化“走出去”,新绛县委书记李玉林更是信心十足:“新绛必须来一次深刻的观念革命,眼睛向前,登高望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奋起直追,坚持‘走出去’,打好历史文化牌,讲好中国故事。”
绛州鼓乐走进香港
2018年10月12日至15日,受香港中乐团行政总监钱敏华女士的邀请,新绛县县长解芳带领绛州鼓乐艺术团职教中心鼓乐队赴香港,参加了第16届活力鼓令24式擂台赛,他们演奏的经典曲目《牛斗虎》勇夺第一名。
演出结束后,一对香港夫妇激动地说:“我们一定要到山西新绛看一看,是什么样的文化孕育了这样一支世界一流的鼓乐团队。”
在早些时候,为庆祝香港中乐团建团40周年暨第十五届香港鼓乐节,2017年10月27日,新绛县委书记李玉林带领的绛州鼓乐艺术团一行23人,在香港中乐团音乐厅演出了《鼓乐绛临》专场音乐会。音乐会上,绛州鼓乐艺术团独立演奏《杨门女将》《牛斗虎》《黄河船夫》等传统曲目6首。在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博得全场观众30余次热烈掌声。
演出结束后,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终身指挥阎惠昌说:“绛州鼓乐代表了中国气派,这不仅是山西的宝贝、中国的宝贝,更是世界的宝贝,我为他们而感动!”
另外,新绛与香港有一个君子协定,每年暑假香港都要派学生到新绛进行鼓乐文化交流活动,连续十余年与香港青少年交流互动,增进了两地的文化交流。
用运城市委书记刘志宏的话说:绛州鼓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绛州鼓乐走进孟加拉国
2017年11月,我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馆邀请山西崇道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属的绛都春鼓乐艺术团赴孟参加“欢乐春节”活动。在赴孟7天的时间里,表演了精彩的绛州鼓乐精品曲目:诙谐幽默的《老鼠娶亲》、威武勇猛的《牛斗虎》、刀光剑影的《秦王点兵》等,令在场观众赞不绝口,掌声迭起。
绛州鼓乐的演出得到了孟加拉国《每日星报》、国家电视台等十几家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等几十家国内新闻媒体也进行了报道和转载。
2018年年初,新绛县又受孟加拉国之邀于1月31日至2月6日赴达卡参加了“欢乐春节孟加拉国行”活动,绛州鼓乐更是广受当地好评。
帕德玛大桥工程,自2015年开工后,由中铁大桥局承建,是“一带一路”上我国承建的最大工程之一。2018年2月3日,赴孟加拉国演出团一行19人来到达卡市区以南40公里的帕德玛大桥现场,为2000余名中孟工程技术人员和来自7个国家的工程监理送来新春慰问。
在观看了绛州鼓乐和非遗展示的精彩表演后,中国驻孟使馆商务参赞李光军说:“绛州鼓乐走入中国‘一带一路’在孟承建项目现场,为中孟等国工程技术人员带来新春祝福,以文化助力两国民心相连,意义重大而深远。”
让更多非遗项目走出去
为了让更多非遗项目走出去,新绛县提出的思路是,既展现绛州鼓乐的主体地位,又避免绛州鼓乐唱独台戏的尴尬局面,让更多的非遗项目组团参与“一带一路”展示,集体亮相,多到国外展示、交流、开拓市场,打好文化资源优势牌,让这一产业迸发出新的光芒。
今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绛州木版年画、剪纸等非遗项目参加了在马来西亚举行的“关公文化走进马来西亚文化交流”,并进行了精彩展示。期间,他们辗转马来西亚的吉隆坡、雪兰莪等5个州,在15个点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超过130个华人会馆和社团组织响应,中马两国及泰国、越南、新加坡、印尼等地超过10万人参与。
在去年11月份的山西品牌中华行上海站活动中,绛州木版年画又火了一把。《刘海戏金蟾》《送子观音》《忠义千秋关云长》……一幅幅形象逼真、寓意美好的绛州木版画和剪纸,令到场的上海市民叹为观止。
在活动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百锁熟练地操作着, 涂上印油,掀起黄纸……一张张神态端庄、目光炯炯有神的木版年画立刻跃然纸上。拿着当日制作的首幅木版画,一位上海的女士爱不释手。
如今,绛州鼓乐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了五大洲,并携手新绛非遗文化也走出了国门。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符号,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世界许多地方的人们心中奏着和平发展的乐章。
本报首席记者 栗美霞 通讯员 梁 冬 卫世新 席建功
相关链接:
绛州鼓乐是指新绛县流行的锣鼓乐、吹打乐,是地方原生态的时代体现和艺术再现。素以擂大鼓、花敲干打、演绎故事称著,源自原始人的石器打击,鼎立于春秋,鼎新于唐宋,鼎盛于明清,鼎革于当今。
黄土地的文化厚土,黄河水的历史沉淀,千百年的世代传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山西十大文化品牌”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中心列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录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数据库。
海外报称:“世界最精湛的鼓艺在中国,中国最优秀的鼓艺在山西,山西最出色的鼓艺就在绛州”。
另外,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1988年创立以来,六上央视春节文艺舞台,七获国家群星大奖,足迹遍及全国,鼓声传及美国、法国、日本等五大洲30多个国家、地区,创造了多项国内外第一,被誉为“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