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财经·公告

无边光景满城新

—— 定襄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纪实

  • (资料图片)

  •   漫步晋昌大街,巡游金鼎广场,在和谐园中欣赏桂花、石榴、银杏、白玉兰,在绿杨林里一窥满城风光的园林大格局……2011年3月,定襄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创建宜居园林城市”城镇化建设目标。
      常新亮是定襄县创园办成员、县住建局园林处主任。他说,近十年来,住建局园林处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8人。定襄县城的绿地系统实现了“一区、两片、两廊、七点、多带”的空间布局。
      定襄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方案严谨,而又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围绕一套完善的方案,着眼宜居生态环境建设的长远目标,几任县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今天的定襄县建成区,已经拥有了包括城南桃源居、城东学府游园、城中光明桥绿地、城南金鼎广场、城中秀水游园、城西春晓园等景点在内的15个公园与游园绿地,总占地面积达113.48公顷,真正实现了“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春有绿意盎然,秋看生机无限。

    一组组数字,写出“创园”的干劲

      2017年3月9日,定襄县召开了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动员会。围绕会议提出的“有创意构想,有创新模式,有创造精神”,“把创园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集中方方面面的力量,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的总体要求,定襄县的“创园”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
      “头大,真的!困难多、问题多,工作还必须做,还要做好,做细,做精,真的头大!”县住建局局长李晓明会后的第一反应是工作难干。多条重点交通道路要改造,仅征地拆迁一项涉及土地就达200亩,需要清理违法占地经营商铺近100余户,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为了保证创建进度,李晓明等相关负责人天天泡在拆迁工地现场,一家家走访说明情况,一家家下发拆迁通知,一家家讲道理,终于按期完成了拆迁工作,保证了施工队顺利进驻。
      道路修好了,绿化又成了难题。树种怎么选择,景观怎么设计,栽植距离怎么计算,反季节植树如何保证苗木的存活率,去哪儿找那么多人来种树……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依靠的不仅仅是头脑。2017年5月下旬开始,定襄县展开了声势浩大的义务植树活动,全县干部职工齐上阵,在设计人员的指导下,拿着图纸、扛着暑热,栽起了树苗。那段日子里,几乎所有参与植树的干部职工,脸都被晒成了“包公”,每天的午餐不过就是一个黄烧饼加一瓶矿泉水而已。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近17公里路段,十天时间内完成了1.56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
      如今回头看,“创园”攻坚期那些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已难再现,只留下一组组写满辛勤与汗水的数字:
      2014年,定襄县建成区面积为540公顷,建成区人口7.1万人;建成区绿地面积为146.67公顷,绿地率为27.16%;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61.45公顷,绿化覆盖率29.89%;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34.1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81平方米,许多硬性指标均小于省级标准。
      截至2017年底,定襄县建成区总面积增加到555公顷,建成区人口7.27万人;绿化覆盖面积为231.66公顷,绿化覆盖率41.74%,比三年前增长了近一倍;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216.88公顷,绿地率达到39.07%;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69.8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61平方米;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可达100%。
      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定襄县“创园”工作平稳推进。

    一条条意见,看出“创园”的决心

      2017年8月,省级园林县城评审专家组成员来到定襄县。对于该县“创园”工作取得的成绩,专家组给予了肯定,但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问题——没有符合《公园设计规范》的综合性公园,居住区观摩点比例低,个别绿地不具备《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相关规划设计要求等18条意见摆出来,让县委、县政府脸上有些“挂不住”了。
      高标准规划、高水平施工,为什么还是被专家批评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下基层反复调研,终于发现了问题。
      已经建设好的植物园,植物的选择并不完全符合本地生态和气候条件;城中公园公共设施缺乏,很难让群众感受到方便;重景观不重生态,城市只是看上去变美了,并没有真正关照到每个人的健康生活……
      围绕问题,改建开始。
      和谐园中种上了更多符合本地气候的乔木和常绿灌木;城中公园进一步改善了公厕设施,增加座椅、路灯、垃圾桶和指示标志,规划建设了儿童活动区、文化娱乐区、安静休息植物区、体育活动区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功能分区模式;对牧马河生态治理改造加快了进度,提高了水体岸线的自然化率;滹沱河南岸一处27.8公顷的林地进行了再升级改造,为群众打造综合性森林公园……
      值得一提的是滹沱河南岸绿地改造。占地27.8公顷的林地,结合其天然风景资源,定襄县对其进行了布局升级,其中生态保育区总面积就达21.1公顷,建成后将完成植树9328株,栽植灌木和地面植被19.4万平方米,建设园路和广场2.1万平方米,景观小品110个,实现给排水系统和电气系统全覆盖。
      “如果没有听取专家组的意见,没有发现问题,我们很可能会忽视对这片天然林地的综合利用。”一位工程参与者告诉记者,滹沱河南岸天然林地再建设同样挨了批:由于地下水位太高,铲斗掘进作业时,地下水迅速渗出地表,并逐步走高,很快汇聚成潭,排水设备应接不暇,导致施工进度受阻。接受批评,吸取经验教训,施工方重新设计了方案,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
      一项整改意见、一张问题清单、一套整改措施、一份改造计划,在“创园”中,定襄县委、县政府对专家组意见的积极整改态度,不回避,不推诿,不塞责,不蒙混过关,始终保持着敢啃硬骨头的决心和勇气,推动“创园”工作扎实展开。

    一幅幅画卷,看尽“创园”的魅力

      40年前的定襄县城,仿佛一个刚刚走出田野的村姑,简朴,羞怯,素面朝天;40年后的今天,定襄已出落成一个风姿绰约、无边光景的绝色佳人。定襄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有了颜色,有了内涵,有了深度,也有了杨柳依依的万种风情。
      经过全县努力创建,今天的定襄县建成区,已经拥有了包括城南桃源居、城东学府游园、城中光明桥绿地、城南金鼎广场、城中秀水游园、城西春晓园等景点在内的15个公园与游园绿地,总占地面积达113.48公顷,真正实现了“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而在64.21公顷的新建、改建居住区,新建、改建绿化达标率为96%,园林式居住区达标率为42.9%,建成区防护绿地实施率为83%,在1.6万米的县城横纵13条主次干道上,道路绿地达标率已达94%。仅林业局承担的外环路、机场路、古城墙林业绿化工程总绿化面积就达28万平方米。
      2018年11月,省专家组对定襄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组对该县“创园”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该县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园林绿化水平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2015年以来,定襄县财政累计向“创园”工作投入的资金超过1亿元,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范,如《定襄县“绿色图章”管理制度》、《定襄县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定襄县绿化管理办法》等,为“创园”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从2011年提出“创建宜居园林城市”目标,到2014年再次明确创建目标,再到2016年正式开始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的工作,一座绿色、和谐、宜居的定襄县城从图纸一步步变成了现实。随着城市的建筑越来越高,街道越来越宽,绿化越来越美,一幅幅旖旎的风光尽在眼前。
      明确权责,齐抓共管,整体布局,协调推进,定襄举全县之力“创园”,城市品位提升了,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也显著提升。

    本报记者 畅雪 通讯员 杨屹峰 杨晋林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8-12-26期

    • 第2018-12-25期

    • 第2018-12-24期

    • 第2018-12-22期

    • 第2018-12-21期

    • 第2018-12-20期

    • 第2018-12-19期

    • 第2018-12-18期

    • 第2018-12-17期

    • 第2018-12-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