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9年1月1日起,新的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纳税人在每月5000元起征点基础上,还将享受到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带来的更大减税利好。
据了解,由国家税务总局开发的个人所得税APP软件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填报功能2018年12月31日已在我省正式上线使用。全省税务系统的互联网WEB端、扣缴客户端和税务大厅端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填报功能也同时向社会开放。
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与以往相比,专项扣除的减税方式发力更加精准,个税改革多措并举,通过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设立专项附加扣除,调整优化税率结构,使纳税人的税负普遍得到降低。而这些减掉的税收都实实在在地进了老百姓的腰包,增加了居民的实际收入,消费意愿、消费能力将明显增强,对于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儿子送给我一张新年贺卡
2019年1月2日,是学校新一年的开课首日。
太原市实验小学的一年级学生高依晨放学一进家门,便满脸兴奋把一张新年贺卡递到了妈妈手上,看着眼前这个快乐的孩子,作为妈妈的张女士心里感到无比幸福。
事实上,除了孩子的新年贺卡,同样带给张女士幸福滋味的还来自于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的“新年大礼包”。
根据政策,父母在孩子从上幼儿园到读博士期间的教育支出,均可予以扣除,一个孩子每年12000元,如果是两个孩子每年就是24000元。而且,无论子女是在境内还是境外接受教育,不论上的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可享受扣除。只是,子女在境外接受教育的,纳税人要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
这也就是说,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张女士从这个月起,还可以额外享受每月1000元的子女教育专项扣除。
“我和丈夫的工资相差不多,所以决定每人每个月各扣除500元。”谈到子女教育专项扣除的分配,张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因为按照政策规定,一个家庭内每个孩子每月1000元的扣除,既可以由父母各扣50%即500元,也可以由单独一方扣除1000元,但值得一提的是,一经约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少缴的税款会继续用在孩子的教育身上,这项政策真是给我们家带来了不少新希望,新的一年,希望孩子快乐成长。”看着眼前活泼可爱的孩子,张女士眼里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本报记者桑莉媛
租房族的快乐生活
刚刚跨入2019年,国家的新年大礼包就让正在还贷和租房的纳税人乐不可支。
原来,1月1日,万众瞩目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正式实施。该《办法》明确了住房贷款利息抵扣细则,正在偿还房贷的房奴们迎来每个月定额扣除1000元的重大利好!而正在租房的租房族也将享受到800元——1500元不等的红包!
这项新政对于在太原租房生活的王女士而言,确实是个利好消息。王女士月收入1万元,按照此次个税扣除办法,她可以在大病医疗、继续教育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三个方面享受红利。以她的情况来看,仅考虑基本减除费用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的影响,2018年1月份应纳税所得额为6500元,按照当时20%税率和555元的速算扣除数计算,需缴个人所得税700多元。而在“新个人所得税法”出台后,2019年1月的应纳税所得额从6500元下降到5000元,再扣除住房租金扣除标准1500元,按照预扣税率,最终仅需缴税100多元,一年算下来,可以少缴1000余元。
租房多年的王女士在此次新政出台后,也有意购入首套住房。她所在的传媒公司,共有120余名职工,其中80%都可以享受到个税专项抵扣。房贷利息抵扣个税后,月薪1万元的购房者几乎不用缴纳几十元的个税。王女士开心地说,过年期间首要任务是看房买房,无论如何,有了国家的支持,曾经觉得高不可攀的房贷也没那么可怕。国家都在想方设法为我们减少负担,我们也要尽情享受这个新年大礼包!本报首席记者 郝薇海边街来了一支特别的个税政策宣讲队
什么是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六项专项附加如何扣除?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是多少?
“2019年1月1日,新个税法将正式实施,它关系到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居民的切身利益,今天我给大家重点讲一讲以上三个问题,也是大家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这六个方面。这是新个税法首次增加的专项扣除,能给大家带来巨大的减负红利。”“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继续教育等,都是与咱老百姓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必要开支,在税前扣除了这六项支出,就意味着缴纳的个税将会变少,而到手的收入则会增加。”
身着整齐的税服,全程标准的普通话,亲切的称呼,平易近人的语言,一个个生机勃勃的年轻人轮番上阵,手持话筒面带微笑,把一场个人所得税政策宣传讲得通俗易懂,传递得生动有趣。更让前来听课的社区居民全神贯注,充满兴趣。他们那专注的神情,认真记录的态度,让人们仿佛忘记了这是一群年近花甲的老年人。
由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团委组织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宣讲进社区活动,2018年12月28日在太原市海边街一场别开生面的专场讲解中拉开帷幕。他们在现场不仅进行了政策宣传,还把宣传资料分发给社区居委会,让减税政策深入人心。
“大病医疗能减税,想不到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买房也能减税”“将来孩子们的负担越来越轻了”“咱们的老年生活品质越来越好啊”,持续一个小时的政策讲解,让在座的海边街社区居民深感党的政策就是好。虽然讲座已经结束,但是老人们依然兴趣盎然,精神十足,没有一个人离开,而是把省税务局8名团员围到中间,不停地问着他们关心的问题。
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激动地说,回去后一定要把自己今天听到的好政策讲给左邻右舍,说给自己的子女,因为这是一项关系到子孙万代的民生工程。
省税务局团委书记王凯山表示,他们将充分发挥青年团员的作用,走进更多的社区,宣讲个人所得税政策。
本报记者王晓华
国网山西电力微信圈里下起红包雨
这几天,国网山西电力微信圈特别热闹。“‘哎’,国家又给咱们下红包雨了,你们知道吗?”“国家给我发了个新年元旦大礼包!”“知道啦!我享受的专项扣除就有四项,相当于四个大红包!”“新个税法真给力,一波又一波的减税政策红包向我们涌来!”“快来接红包啊!”
1月2日节后上班第一天。早晨,一个个国网山西电力公司职工干部精神抖擞,满面春风走进公司大门,让他们高兴的是,不仅再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要发工资了,更重要的是,随着新个税法的如期全面实施,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正式落地,税务部门为电力职工派发的新年减税大礼包已经全部到了公司,再过几天伴随着工资的发放,干部职工就能享受到了新个税法更大的减税降费好政策了。
据悉,省电力公司共有干部职工427名,新个税起征点提高后,他们公司95%的人享受了个税新政带来的好处,平均每月每人减税400元。这次6项专项附加扣除更是惠及到了每个人。
郝向军是公司的财务总监,也是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每月5000元的个税起征点,已让他从2018年10月份享受上了这个优惠政策,每个月工资条上一下子多了400元,一年增加收入近5000元。2019年1月1日落地的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他就有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3项符合专项扣除,前前后后算下来,从一月份起,郝向军毎个月的工资将增加1000元,一年就是12000元。
而且公司像他这样享受新个税政策的几乎是百分之百。
本报记者王晓华
没想到赡养老人国家还给减税
50岁的邓先生是我省某机关的公务员。他和妻子都是上有老人下有孩子读书、还有房贷的中年人,经济压力较大。税改前,他每月应发工资8000元左右,扣除公积金、医保和养老保险外,还要缴纳个税300元左右。2018年10月提高起征点后每月需缴纳个税几乎降了一半。今年1月1日起,增加了6项专项扣除。虽然月初不是发工资的时间,但邓先生已经给记者算了算大账:孩子的教育费1000元我和爱人一人分摊500元,我们双方都有高龄老人赡养也都有兄妹一人也是500元,再加上房贷一人500元,我俩起征点都提高了1500元。虽然最后是多少具体还不知道,但是邓先生说:“最让我感慨的是赡养老人减税。自己的老人自己养天经地义,没想到国家还给减税,这是用税收政策鼓励我们发扬传统美德呢。”
生于1988年的师先生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小师说网上那张独生子女坐在两个老人床中间的图片,就是他和妻子未来要面对的现实。2019年1月1日起,6项专项扣除政策落地,让他顿时轻松不少,他俩可以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四项专项附加扣除。小师说,“我非常赞成国家的个税新政,尤其是赡养老人这条政策。随着老人岁数的增加和我们工资的提高,每月2000元的优惠,是真金白银的支持。”
本报记者崔晓农
减掉的税收落在自己腰包
“你帮我看一下填写的对不对,这几项都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上班第一天,大家讨论的话题就是如何才能享受到刚实施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在中铁集团工作的李女士拿着手机,指着刚下载好的个人所得税APP软件追着单位财务人员问。1月1日,新的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纳税人在每月5000元起征点基础上,还能享受到6项专项附加扣除,这无疑又是一个减税利好。
“我们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享受的优惠也有所区别,把我个人情况和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条件对照了一下,发现符合其中三项,减掉的税收实实在在落进自己的腰包了。”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有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首套住房贷款尚未还清,她不是独生子女但是父母已经超过60周岁,每个月工资扣除“五险一金”之后还有8000多元,2018年10月1日个税改革后,个税起征点上调到5000元后,按照调整后的税率表计算,已经少缴纳几百元个税了。1月1日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中的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和赡养老人三项,即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扣除1000元、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这样算下来,在5000元起征点的基础上,还可以扣除专项附加3000元,她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更少了。
本报记者李若男
过新年母亲给我讲税法
冬日里寒风簌簌,街上的人们不由得裹紧棉衣抵御严寒,然而个税新政普降的“红包”,却让百姓的心里热乎乎的。
2018年12月31日,郭华趁假期带着爱人和孩子回到父母家中,准备一家人其乐融融跨个年。这一天,除了像往常一样拉着家常,嘘寒问暖之余,郭华的母亲还从书架上拿来一张宣传页。
“社区说以后咱家每月可以扣除2000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郭华的母亲边说边戴上了老花镜。
事实上,老人口中的“每月扣除2000元”,指的是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中的赡养老人一项。
根据政策,纳税人赡养1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独生子女可按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非独生子女可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其实是个税改革完善赡养老人政策的初衷。
“国家的这一政策真心是为80后减负,新的一年,希望家里的老人幸福安康。”这是郭华的新年愿望,更是他对个税新政的由衷点赞。
本报记者桑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