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汉白玉石雕。
▲介绍古建重修砌砖要领。
▲胡银玉在儿媳和弟子(左三)的陪同下在古太原县城重修工地调研。
▲这是胡银玉爷爷胡明珠(1895-1968)的代表作五台山龙泉寺汉白玉石雕牌楼。1930年竣工。2009年6月,被列入世界景观文化遗产名录。
▲卯榫结构部件达3万余件的介休市“祆神楼”实景。1992年,这尊古建木雕模型代表中国参展意大利举办的万国博览会。
▲张国瑞与自己修复的龙泉寺庙门幡杆留念。
▲向弟子张国瑞传授泥塑佛造像制作技艺。
历时3年重新修造的五台山殊像寺“文殊一会五百罗汉”实景。
他用精湛的石雕技艺雕琢人生。
不论游览五台山还是南看“飞云楼”,人们都惊叹这些古建筑的神奇。这些颇有历史价值的传世佳作,无不出自民间的能工巧匠。他们为改革开放默默无闻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山西古建修复开拓者、省文物总店三晋艺术开发部原经理胡银玉就是其中的一个。
胡银玉从小接受爷爷胡明珠和祖师“活鲁班”徐秋洋前辈的技艺熏陶,加上“造屋”高手他的师傅胡连喜言传身教,以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修炼自我,掌握了泥塑、木雕、石雕、勘测施工等技艺,成为我省古建行业“泥金塑像”绝活儿传承及古建修复、复制、建造的全能“大匠人”。
1976年,三十而立的胡银玉参加太原市迎泽公园藏金楼古建修复工程。1979年,胡银玉在改革开放的鼓舞下,以精湛的古建技艺赢得省文物总店录用,录用单位还为他和家眷办理了“农转非”户口。那个时代,这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儿。1994年,他获得山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任职资格。之后,胡银玉把文物修缮当作毕生追逐的梦想,不分昼夜的工作,像“拼命三郎”,铆着一股劲儿,马不停蹄地干到退休。2012年,他不惜“血本”以“退休金”投资创办山西晋之源古建筑工程公司。为青年从业者学习,传承古建技艺提供谋生和实践“平台”。张国瑞就是在这个“平台”历练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传承者”。
回首岁月,硕果累累。他设计制作的万荣“飞云楼”、介休“祆神楼”代表中国出展德国、意大利举办的万国博览会。蔡家崖革命纪念馆“贺龙元帅汉白玉石雕纪念碑”“崛围山四大殿泥彩塑像”“临济院旧址纪念馆”,现陈列于五台山“显通寺”“塔院寺”和香港的北京故宫清乾隆11年大型“御制青铜铸香炉”铸模,都是胡银玉的力作。更为令人赞叹的是,1999年,胡银玉和他的弟子及施工人员在一片废墟上,耗时8年成功复原重建千年“古刹”五台山清凉寺。2006年,清凉寺重现人间,喜迎盛世。2007年,清凉寺汉白玉石雕牌楼获“全国工艺美术创作奖”。耗时3年重修五台山殊像寺的明代泥彩悬塑像“文殊一会五百罗汉”,被列为世界景观文化遗产名录。不能不说,胡银玉为山西文物事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曾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廖汉生、国务院原副总理古牧、贺龙夫人薛明的亲切接见。
如今,古稀之年的胡银玉对古建艺术依然情有独钟,爱不释手。2011年,胡银玉为传承古建技艺编撰出版《古建筑营造做法》,填补国家出版空白。眼下,他的又一专著《北方居民营造做法》进入后期校验阶段,不久将出版面世。
本报记者 高在中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