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太原市解放路宽银幕电影院对面的一幢飞梁斗拱的建筑——五一百氏金店门前,来往人群熙熙攘攘。这幢建筑的前身,就是曾经让老太原人如雷贯耳的老字号——林香斋饭店。
时光穿越到1983年1月10日,林香斋饭店从南仓巷北口乔迁到宽阔的解放路闹市区——宽银幕电影院对过儿的一幢新型宫殿式楼内营业。要说乔迁,这可真是林香斋的一大喜事,因为这已是林香斋开业几十年来的第六次。
林香斋饭店,在上个世纪与晋阳饭店、上海饭店齐名,它曾经是老太原人吃饕餮盛宴的尊贵之所;也曾经是能让老太原人吃上一顿谈上一周的高档饭店。
回忆起当年的林香斋,去过的或者没去过的老太原人都像在追忆一个老朋友,又像在回忆一段年轻时代的记忆……
上世纪,在市场浪潮的冲击下,林香斋消失匿迹。时隔多年,2015年,古老而又崭新的林香斋饭店重新盛装营业。在小店区平阳路、在铜锣湾、在迎泽西大街……林香斋的牌匾又重新高高挂起。
百年老店林香斋
在林香斋铜锣湾店的入口处,一张颇有年代感的老照片放大挂在墙上。照片上的人们露出开心的笑容,身着具有年代感的白色厨师装,头顶上的硕大牌匾“林香斋”醒目而又霸气,这是那个年代几位大师傅的合影。
追溯林香斋的历史,有文字记载距今已有百年!创始人许振江1915年来太原承接林香斋匾额,在钟楼街开化寺附近开设店铺,6张小方桌,经营馄饨、酱肉等小吃。到1940年,林香斋已发展成当时太原城内八大饭店之一,是阎锡山定点招待贵宾的地方,曾招待过徐志摩、蒋介石夫妇等社会名流。
在改革开放的第二年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为了繁荣社会经济,继承、挖掘和发扬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烹饪技艺,在1980年,由太原市政府批准在解放路西羊市口恢复林香斋老字号。
1981年11月,林香斋饭店迁址在宽银幕电影院对面。开业后的林香斋成为接待外宾的定点单位。有史料记载,当时,曾接待过来自17个国家的外宾。1983年,林香斋的两样招牌饭菜糖醋脆皮鱼和灌汤包,代表山西在全国烹饪大赛中获得金奖。
1992年,汴京烤鸭、灌汤包、特色锅贴,逐渐成为林香斋饭店点单率最高的特色产品;糕点在全国烹饪大赛中评为金奖产品,被称为太原十大饭店,山西省旅游饮食指定接待单位。
1997年,随着林香斋饭店国有体制改革,山西菜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晋商华侨的支持和引进下,饭店厨师先后到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一展手艺,弘扬和传承山西菜与文化。
2015年,林香斋在山西已经整整100年,林香斋与山西合利永丰酒店管理公司合作投资,在一批回国的原林香斋老师傅的支持下,重新拿出看家的老本事,以传统烹饪技艺在太原市平阳路恢复开张迎客。
2017年1月,林香斋铜锣湾店开业。
2018年1月,林香斋迎泽西大街店开业。
历经百年沧桑,林香斋的牌子,依旧存在;林香斋的味道,依旧飘香。
那段记忆中的老味道
林香斋的宴席、六曲香的酒……曾经是太原人婚宴的标配。当时,在林香斋办婚宴,那都是非常有办法和富裕的人家。很多普通老百姓大多都是远远望着,偶尔能吃上一顿,也瞬间成为亲朋好友羡慕的对象。
1978年,家住西山矿务局的22岁的李留香和对象进城吃饭。当时,两个年轻人去了最时髦的林香斋,点了一份汴京烤鸭、一盘过油肉还有灌汤包。一顿饭吃下来,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次年结婚。
回忆起当年这顿有特殊意义的“定情宴”,李留香阿姨说,林香斋在当时是最高档的饭店之一,普通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即。那时一个月工资才20几块,家里弟弟妹妹一大堆,吃饭还得去邻居家借白面。在这种情况下,他攒了好长时间的钱,就为了领着她去城里的大饭店品尝和见识一番。
今年中秋节,林香斋铜锣湾店来了一家四代客人,这家人之所以将家宴定在这里,是因为林香斋是82岁的老爷子年轻时吃过的最好的东西。“听说林香斋在铜锣湾附近开业了,我无论如何也要亲自来一趟。林香斋有属于我们年轻时代的记忆,我这次来就是想让儿孙们品尝一下我年轻时认为最好的东西。”老人亲自点了过油肉、香酥鸡、糖醋丸子、糖醋脆皮鱼后,赞不绝口。他说,这些菜都秉承了老林香斋的口感,吃出了当年的味道。
林香斋这个百年的老字号,如今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在经营。这群以80后为主的年轻人,有想法、有闯劲、有守旧、有创新……在太原市饮食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的指导下,在他们的经营下,林香斋的牌匾被高高挂起,重新回到太原人的视野中。
“压力很大,但这也是动力。在做好林香斋品牌的同时,团队的每一个人更想证明自己,把林香斋这个品牌做好,我们能行!我们要让这个百年品牌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重新散发出光辉!”12月2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林香斋铜锣湾店店长范俊丽动情地说。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来林香斋工作纯属机缘巧合。加入这个团队两年以来,这个奋进、有担当、有创新精神、讲良心的团队让范俊丽重新认识了餐饮行业,尤其是有厚重历史的餐饮行业。一年来,范俊丽亲眼见识了团队“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经营理念如何贯彻执行;亲身经历了公司对食材选择的精益求精和挑剔苛刻;亲自体会了高薪聘请的老师傅对于做菜的匠人精神;亲自见到了那些为吃一口当年的老味道,感怀当年情怀的祖辈和父辈级别的骨灰级老食客……范俊丽说,加入这个团队是职业生涯中,让她成长最快的一段经历。
我们能给林香斋历史留下什么?这个命题对于一个做餐饮的公司而言,是一个超出于其经营本身的课题。这其中不仅包含着科学先进的管理方式、与时俱进的营销方式、品牌的口碑、顾客的口味等一系列复杂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良心!
“林香斋的灌汤包是知名面点,为了口感更好,我们在五种上好的面粉中经过反复试验,选择了最贵的一种。经过核算,这款面粉比之前的面粉成本贵1.5倍。这在餐饮业界是忌讳的一件事。但董事长说,这个事情不允许再产生动摇。我们不是单纯的商人在做餐饮,更多的是肩负使命,传承品牌。”
“我们的过油肉食材严格选用黑猪元宝肉,元宝肉即猪后臀肉,均匀切成铜钱大小和厚度,挂糊用土鸡蛋。采用玉兰片、菠菜梗、秋耳等下料。尽管点菜量占据各菜品第一位,但林香斋过油肉一锅最多只炒三份,以保证小锅菜的味道。”范俊丽说。
怎样才能保持传统的口感?对于林香斋而言,选择上好的食材是合作公司全体高管的头等大事。今年11月,该公司经营者带领出品总监一行五人,去上海、江苏、广西甚至穿越边境去越南当地的海鲜批发市场精心挑选食材。选材小分队一路走一路试吃,就是为了挑选新鲜的食材。每到一个地方,他们不到凌晨五点就起床去当地最大最好的海鲜批发市场选购,再把认为最好的食材发回太原,让研发部和出品部试做试吃。“其实这些都增加了我们的经营成本,但是为了林香斋的这块牌子,我们必须对自己狠一点。”一位经营者说。据了解,小分队一行千辛万苦选来的龙虾仔、石斑鱼、面包蟹等多种食材,即将在春节期间飞到太原,与太原老百姓见面。“现在我们的年夜饭早已预定到正月初七。不断苦练内功,不断让林香斋散发出熠熠光辉,是我们最幸福的事!”
太原市饮食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林香斋饭店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由市场消失23年到强势回归,充分体现了老字号品牌的独特魅力和顽强生命力,趟出了一条国有品牌与社会资本合作经营的改革创新之路,为下一步饮食行业的老字号、新作为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本报首席记者 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