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长治供电公司第三届创新创意大赛年度总决赛上,18个参赛项目、5个展示项目在舞台上集中亮相,为该公司一年来的创新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这是省电力公司2018年苦练内功,强化管理,为企业谋求长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一个镜头。
以人为本 激活第一资源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2018年,省电力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在激活人力这一第一资源上持续发力,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的人力保证。
强化党建引领,牢牢把握员工思想脉搏。一年来,省电力公司各级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917次,领导干部宣讲1943场次,组织专题讲座和辅导报告482场次,推动政治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依托山西红色资源,成立国家电网公司系统首家、山西省内由企业建立的首家集现场教学与实训教学为一体的党员党性教育实训基地,全年共组织8期792名基层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58名新任党支部书记和113名党员骨干集中培训,切实将传承红色基因转化为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强化价值导向,处处调动员工工作劲头。省电力公司创新建立人资贡献度评价机制,将员工十个维度的表现予以量化评价积分,助于职业生涯规划和成长成才;针对不同专业和岗位,采用“以分计酬”机制、“工作积分+指标考核”、“责任包干”指标考核、项目制考核等多种方式提升考核激励效果;充分发挥福利项目激励作用,对特殊贡献优秀专家人才、公司技术能手等骨干绩优人员在疗养费、体检费等福利项目上重点倾斜,从多个方面鼓励员工在为企业多做贡献中实现自身价值。
通过狠抓思想素质和工作表现,省电力公司员工队伍整体精神面貌进一步改观,呈现出一派干群同心、奋勇争先的喜人局面。以最能反映员工劳动积极性的指标全口径劳动生产率为例,2018年,省电力公司累计完成49.28万元/人·年,同比增长12.82%,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与此同时,省电力公司的人才当量密度达到1.0766,同比提升0.0127,相当于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培养和储备了更多人才。
深化管控 提高经营效益
企业的发展好坏,归根结底要从财务状况反映出来。2018年,省电力公司深化财务管控不放松,不乱花一分钱,不丢失一分利,确保每笔资金都安全合理地使用和生效,实现资产经营业绩的稳步提升。
针对电价改革等重大政策性变化,省电力公司认真学习,积极沟通,促请物价部门落实清费减税降价措施,取消地方基金,拓宽资金来源3.52亿元;推进采暖、果品冷冻等用电市场化交易,减少补贴2.76亿元。深入推进卓越资金管理体系建设,细化流程、优化方案,推广内部交易封闭结算,研发电票系统,实施资金支付线上、分级监控,资金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实现再提升,减少融资30亿元,节约成本1.02亿元。开展财务“反习惯性违章”活动,清理各类问题1530项,制定“降杠杆、减负债”工作方案,持续推进“两金”压降。全面清查资产,优化折旧结构,及时完成相关公司的破产清算与注销,节约税费8000万元;清理长期挂账工程180项,转资21.65亿元。强化工程成本管控,决算金额比概算压降10.67%。落实“税收共治协议”,减免税额5200万元。
一系列细致管控,使省电力公司的财务状况从里到外发生根本好转。记者了解到,2018年该公司利润总额超预算95万元,经济增加值超预算1.74亿元,资产负债率比预算指标低0.24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超预算0.69个百分点。
埋头整治 保证设备出力
对于供电企业而言,最理想的生产状态就是设备安全可靠,没有故障发生。这句话凸显出做好设备运维工作的重要性。
变电站设备治理是重中之重。一年来,省电力公司先后对特高压雁门关站极I换流变噪音问题,特高压雁门关站、长治站9处消防问题进行了改造;对19座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8座110千伏变电站、49座35千伏变电站进行了整站治理,命名整站治理“标杆变电站”33座,大同、阳泉、运城、晋城取得明显的治理效果。
线路治理力度加大。在做好线路巡检工作的同时,省电力公司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输电线路外力破坏停运故障考核的通知》,明确外破考核红线,保持外破“零容忍”高压态势。针对高压电缆逐渐增多且易被损坏的实际,省电力公司进一步以山西电科院设备状态评价中心为主体,组建电力电缆技术中心,统筹人才、设备、技术资源优势,推进高压电缆标准化建设,为电缆运维管理提供坚强技术支撑。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最有说服力。省电力公司埋头于设备整治工作换来的是供电品质的大幅提升。2018年,省电力公司城网供电电压合格率累计99.999%,较全年目标值提升0.003%;农网供电电压合格率累计99.980%,较全年目标值提升0.38%。这一项项数字,无不体现出他们在夯实发展基础方面所下的苦功、硬功与实功,无不昭示着在新的一年他们将会更加行稳致远。
本报记者王龙飞 通讯员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