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县唐城镇党委副书记孟连根,在这个镇上已经工作30年。谈及工作环境的变化,他深有感触地说:“刚上班那会儿,两个人一间办公室,里面只有一张办公桌,两张床,冬天取暖用的炭炉子,炭火把脸熏得都洗不干净。现在办公环境也好了,因为我住上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周转房!”
孟连根所说的周转房,只是临汾市强化城乡基层机关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个亮点……
乡村硬件建设,从周转房突破
多年来,许多乡镇干部存在“走读”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乡镇机关吃住条件太差。他们白天上山下乡忙一天,晚上冷冷清清累一宿,吃不好、住不暖,待遇还和县直单位没两样,这样的条件,怎能拴住干部在农村基层的事业心?
为解决这一问题,临汾市委明确要求在“三基建设”中,要把乡镇干部周转房和配套的小食堂、小澡堂、小厕所、小图书室、小文体室等“五小”建设作为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提升乡镇服务能力的关键性工程,强化顶层设计、全面部署推进,确保乡镇干部住得好、能安家,真正建成稳定乡镇干部的一项民心工程。
在省财政和县市区财力支持下,这项工程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目前,临汾市137个县城所在地以外的乡镇共新建、改造乡镇干部周转房2938套,近7.2万平方米,配套完善了小食堂、小澡堂、小厕所、小图书室、小文体室等公共设施。
据介绍,新建的周转房,一般每间25平方米左右,有独立卫生间、衣柜、空调、电视、网络等设施,一些条件好的乡镇还独立建设厨房,统一配建洗衣房等。对周边环境实现美化、绿化、亮化和道路硬化,保证干部住得舒心舒适,真正实现了下得去、待得住,有效解决了乡镇干部“走读”问题。
在此基础上,许多乡镇的硬件建设还向村级延伸。安泽县建起了新时代讲习所,为乡村两级学习的“大本营”、实践的“大基地”、党性的“大熔炉”;洪洞县建起了农村党群活动室、值班室、图书室、档案室和便民服务站;蒲县对全县93个村支部的取暖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实现行政村网络全覆盖,93个行政村,建设、改造场所42个……
街道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突出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临汾市在2016年实现社区活动场所面积200平方米全覆盖的基础上,坚持把社区活动场所提档升级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和基础工作,集中突破、持续攻坚。采取集中研判、专题座谈、整县推进、一社一策的办法,逐年逐县确定达标任务,逐个社区敲定提标路径,通过建立社区活动场所建设进展情况周报告制度,规范“一站六室”功能设置标准要求,加大财政资金奖补力度等有效措施,全市社区活动场所面貌得到极大改善、阵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为临汾市面积最大的社区活动场所,尧都区盘龙社区面积达到3790平方米,建有高规格高质量的便民服务大厅、党建工作室、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多功能会议室、图书室、矛盾调解室等社区功能场所,配齐了相关办公设施,其中仅卫生医疗服务中心的配置面积就达到了1400平方米。
霍州市前进社区党支部,从制约社区发展的阵地建设入手,千方百计实施了社区场所达标建设,在2017年完成社区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场所面积达到1700余平方米,建起了谈心谈话室、便民服务大厅、日间照料中心、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等。有了社区场所这一阵地,党支部拓展创新党建工作有了硬件保障。
截至2018年11月,省市县三级累计投入资金近1.5亿元,全市209个社区活动场所中,161个场所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其中60个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打造了以尧都区盘龙社区和恒安社区、霍州市前进社区、洪洞县常二社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标准社区活动场所,社区活动场所服务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情系百姓,服务更接地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临汾市不断推进城乡基层机关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党组织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上不断提升。
在农村——
安泽的全域旅游接待中心,服务“黄花、荀子、红叶”全域旅游,这些客房同时作为党员群众学习培训住房;特色产品推介中心,设立连翘茶、松针枕、羊肚菌、草编等安泽特色农副产品展示、销售区,让特色产品走出大山;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为外来客商提供接待和产品推介服务,客房也作为人才公寓使用,加速项目落地、产业延伸和人才集聚。
隰县的村级活动场所,完善了党员活动、民主议事、便民服务、矛盾调解、文体活动、图书阅览、日间照料、健康卫生等功能,各村设立的便民服务室,由村干部坐班轮值,提供一站式服务。真正做到党员活动有阵地、群众议事有场所、文化活动有去处、民生需求有保障。
洪洞农村的党群活动室、值班室、图书室、档案室,让党员群众有固定的阵地开展学习教育、组织生活、民主议事、谈心谈话、文体娱乐活动等。便民服务站,通过将涉及群众利益的各项服务集中起来,统一办公,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高了村级组给群众办事的效率。
在社区——
霍州市委组织部采取有力措施,帮助该社区党支部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社区党员在行动”主题活动,收集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邀请该市城区医院、该市教科局等单位的在职社区党员,有针对性地向社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和科技知识,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开展投身环境整治行动,实行门前“三包”,及时清理卫生死角、小区“牛皮癣”、生活垃圾,营造了井然有序、干净卫生的社区环境;推进社区综治网格化管理,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特别是以出租房屋登记管理为突破口,强化对流动人口管理,确保流动人口“零遗漏”,确保社区秩序和谐稳定;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行移风易俗管理工作,组建了锣鼓队、舞蹈队、门球队,发展队员150多人,多次组织全社区性的文娱活动,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了新时代新风尚。
侯马秦村北社区,在新建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老年人配置了餐厅、棋牌室、群艺活动室、声乐室、书画院、康复训练室、可容纳不低于10个床位的午间休息室,在此享受日间照料服务的辖区老年人吃住有保障,文体活动有场所,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好评。
洪洞常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功能齐全,成为社区居民办事、休闲、娱乐的主阵地。该社区居委会支部书记曹兴虎说,我们在中心打造了“红色先锋工程”,开展娱乐式、渗透式、关爱式、讲座式、电教式等党组织活动,打造“橙色贴心工程”,比如,以前群众开展跳广场舞等健身活动,由于没有场地,只能在马路边进行,而现在,社区大院为他们提供了宽阔的场地,他们每天都会来进行活动,既安全又不扰民,成了社区服务群众的一个新亮点……
本报记者李宏亮 靳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