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经济视点

三部委再“喊话”释放稳增长信号

  • (资料图片)

  •   新年伊始,“暖”风不断。继央行降准之后,日前,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央行再度向市场释放“暖”信号,为宏观经济稳健运行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称,今年将在2018年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的基础上继续推广,要对小微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央行副行长朱鹤新则表达了为实体经济提供足够金融支持的善意。
      财政部 去年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今年继续推广
      在1月15日上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介绍了2018年减税降费的情况,称去年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许宏才同时表示,2019年减税降费举措将继续推广。
      据介绍,财政部在2018年采取了如下减税降费举措:深化增值税改革,降低部分行业增值税税率;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出台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两次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降低关税总水平等。这些措施对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企业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减税降费规模约1.3万亿元。
      进入2019年,许宏才介绍称,将在2018年减税降费的基础上进行更大规模的减税和更明显的降费,要对小微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具体措施包括: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起征点提高到月销售额10万元;对小规模纳税人交纳的部分地方税种,可实行减半征收等。
      此外,2019年的减税降费举措还包括:深化增值税改革,继续推进实质性减税;全面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好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减轻居民税负;配合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制定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进一步减轻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同时,清理不规范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力度。
      针对财政部推出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赵锡军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这些减税政策主要面对的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减税降费之后,企业的经营成本将有所下降。值得关注的是,针对小微企业实施的是普惠性税收减免,不管是哪个行业的小微企业都可以享受到。
      针对初创科技型企业,财政部也有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减税措施对科技创造、科技进步类企业给予了税收优惠,能助推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及高质量发展。”
      此外,备受公众关注的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将在2019年正式落地,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将大大减轻个人纳税负担,居民拿到手的钱会更多。中信建投的研报观点认为,个税降低对全国居民消费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保证消费升级的持续性。多家券商研报认为,该项减税降费政策将对旅游、服装、快消、教育、汽车、餐饮等消费类行业产生积极影响。
      国家发改委 债转股扩量提质,基础设施加大投资
      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措施,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连维良表示,结构性政策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深化国企国资、财税金融、土地、市场准入、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社会政策要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另外,国家发改委将务实抓好重点任务的落实,重点抓好六个“着力”:着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着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统筹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近期,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一批投资项目,仅2018年12月就批复了上海、杭州、济南、重庆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还有西安至延安铁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城际铁路等投资项目。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突出五个方面的建设,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城乡基础设施以及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和公共服务项目,生态环保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加大基建投资的侧重点与过去显著不同。此前的传统基建投资主要是指“铁公基”项目,未来的投资需求将转向中西部地区的“补短板”,对基建投资的整体拉动率比较有限。新型基建投资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以及能源、水利和环境投资将继续发挥拉动投资的基础性作用;教育、医疗、健康、养老及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将主要发挥“补短板”效应。
      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是国家发改委2019年改革举措的两大专注点。连维良透露,此前已有三批50家国企被纳入混改试点,2019年将加大国企混改力度,加快推出第四批、100家以上混改试点。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资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落实中性竞争原则是国企与民企实现共同发展的关键,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淡化所有制。未来出台的促进企业发展的各种政策不应该再区分所有制,由国企控制的领域也应向民企和外资开放,如石油石化、电力、电信、航空、铁路等。
      央行 做好定向调控和“精准滴灌”,加大对小微三农支持力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央行今年将如何贯彻实施?对于小微企业又意味着什么呢?
      央行副行长朱鹤新在1月15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解释称,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并不意味一成不变。货币条件要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保持松紧适度,既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朱鹤新特别指出,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主动动态优化,强化逆周期调节,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行长易纲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度”,主要体现为总量要合理,结构要优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方面,要把握好总量,为实体经济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应与名义GDP增速大体匹配。同时,也不能搞‘大水漫灌’,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朱鹤新近日表示,“另一方面,要精准把握流动性的投向,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做好定向调控和‘精准滴灌’,特别是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扶贫、乡村振兴、双创以及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8万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比上年高8.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22万亿元,增量是2017年的2倍。
      什么情况下会降低基准利率?朱鹤新表示,我们通过总量政策如降准和中期借贷便利等来体现对整个经济环境的适应,包括物价水平的适应,并通过实际数据来观察政策的实施效果。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撰文指出,今年年初,央行便开启全面降准、打出政策放松的第一枪,预计准备金率仍有下调空间。准备金率的下调,也会缓解银行资金的压力,引导资金利率下行,起到降息的效果。

    (据《新京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1-20期

    • 第2019-01-19期

    • 第2019-01-18期

    • 第2019-01-17期

    • 第2019-01-16期

    • 第2019-01-15期

    • 第2019-01-14期

    • 第2019-01-13期

    • 第2019-01-12期

    • 第2019-01-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