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市县新闻

刘发科的艰难养鸡路

  8年前,他结束打工生涯,投入3万元开始养鸡;8年间,他一步一个脚印,专注于养殖路。他有过喜悦,更多的却是难以言说的艰辛。如今,他硬是把当初投入仅3万元的养鸡场,发展到如今价值近百万元的养殖规模。他就是柳林县三交镇坪上村养殖户刘发科。
  隆冬时节,天气格外寒冷,尽管如此,刘发科夫妇还是在自家鸡舍里忙得不可开交,完全忘记了严寒,也全然忽略了鸡舍里异常难闻的气味。
  记者见到刘发科时,他刚卖鸡蛋回来,看心情应该是卖得很不错:“今天拿的十几篓子鸡蛋,十点多出去的,一个小时,卖了五六百斤!”
  今年57岁的刘发科,从事养殖有8年。农民出身的他,一直以来,守着一份田地,靠种地为生。眼看着孩子们日渐长大,生活异常窘迫,他开始琢磨改行搞养殖。
  说干就干,2011年,刘发科开始尝试养鸡,自己设计并动手盖起了第一座简易鸡舍,从2000只鸡起步养起。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能养家糊口即可。正当刘发科踌躇满志准备大干的时候,却遭遇了2012年养鸡大亏损,他养的鸡遭遇了罕见的“鸡痘”事件。
  事业起步阶段遭遇大亏损,对刘发科来说,是一次大打击,但他的全部身家都已经投在养鸡上,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
  为了防止再次遭遇鸡瘟事件,刘发科开始自己学习养殖技术,高价买疫苗为鸡不定时注射,最多的时候一只小鸡一个月要注射13回疫苗,这也是刘发科最忙碌的时候。
  随着技术的娴熟,刘发科的养殖路开始步入正轨。这时,刘发科想着扩大规模。2013年,3000只;2014年,4000只……就这样,规模扩大了,刘发科夫妇更忙了。
  每天早上六点起来,到晚上九点,基本停不下来,早晨喂了鸡,赶紧给人家送鸡蛋,送完鸡蛋回来就十一二点了,又赶紧拌饲料喂鸡,天天如此。
  忙忙碌碌中,刘发科夫妇走过了8年。8年来,基本都是亲力亲为。如今,刘发科的和平养殖场规模已经达到10000余只。他硬是把当初投入仅3万元的养鸡场,发展到今天价值近百万的养殖规模。记者想,如果多有几个像刘发科这样的创业典型,这个村庄的整体脱贫步伐,肯定会大大提速。

本报记者 李全明 通讯员 白占全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1-20期

  • 第2019-01-19期

  • 第2019-01-18期

  • 第2019-01-17期

  • 第2019-01-16期

  • 第2019-01-15期

  • 第2019-01-14期

  • 第2019-01-13期

  • 第2019-01-12期

  • 第2019-01-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