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当人们走进阳泉市城区阳坡垴小区时,发现以前的违建临建相继被拆除了,乱堆乱放的杂物和死角垃圾被清理了,私家菜地和花园也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绿地。看着焕然一新的小区环境,居民纷纷对“创卫”工作竖起大拇指!
其实,这只是阳泉市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一个镜头。
作为阳泉市的中心区,城区的“创卫”工作事关全市“创卫”大局,一举一动倍受瞩目。那么,城区是如何做的呢?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全面打响“创卫”攻坚战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阳泉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是提高阳泉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改善民生,提升阳泉知名度的重要抓手。为此,去年8月21日,阳泉召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第一次专题会议,打响了阳泉市“创卫”攻坚战。
全市“创卫”攻坚战打响后,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以危害群众健康因素、影响区容区貌形象等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创卫有我、创卫必成”的信心和决心,誓在这场战役中交出满意答卷。
为此,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总指挥、区四套班子有关领导任副总指挥的城区创卫攻坚指挥部,设立了办公室、工程项目推进组、综合整治推进组、健康卫生推进组、宣传发动推进组、督查考核组,负责义井镇片区、上站街道片区、下站街道片区、北大街街道片区、南山路街道片区、义井街道片区的“创卫”攻坚。
工作中,“创卫”攻坚指挥部的领导亲自上阵,靠前指挥,落实任务。他们深入到主要大街、老旧小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检查督办整治、整改情况,现场解决突出问题;5个推进组和6个片区负责人,担起大大小小的“创卫”任务,日夜奋战;各部门将“创卫”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保证人力、物力、财力向“创卫”工作倾斜……全区上下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助抓,各行各业全面抓的强大“创卫”阵容,将“创卫”的触角延伸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各个领域。
“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有序推动“创卫”攻坚任务落实,城区数次组织召开“创卫”攻坚动员会、现场会、调度会、培训会;建立了区级领导包保片区,区级部门、单位包联社区的两级包保工作机制;采取主要领导周调度、不定期现场办公,分管领导专题议事、周督查的工作举措; 实行区创卫办定期督查、通报考核、奖补考评的激励办法,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创卫”攻坚。
“创卫”工作是一件持之以恒的工作,不能凭一时激情,更不能一曝十寒,必须建立一定的常规管理制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进入攻坚阶段后,城区根据“创卫”攻坚进展情况,又着力完善了部分机制,建立了人大、政协督查机制,广泛动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别独立组建督查考核队伍,配合市、区创卫督查工作,开展“创卫”督查考核。实行亮牌管理制度,对攻坚工程实行亮牌管理制度,针对义井镇、各街道及各职能部门“创卫”攻坚工作推进落实进度逐日进行排名,以十日为阶段进行“红、黄、黑”亮牌警示,通过亮牌管理奖优惩劣,形成工作激励动力与落实压力,督促任务落实。
同时,组建了快速反应队伍,以“三勤联动”机制为基础,积极组建快速反应队伍,强化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市容环境整治的巡查管理,随时发现“创卫”攻坚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做到“问题解决不过夜,问题整改无遗漏”,确保各项工程顺利推进。
全面实施挂图作战,通过“任务上墙、进度上墙、责任上墙”,直观清晰地反映“创卫”攻坚动态和实时进度,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目前,城区已形成全区综合作战图,各推进组、各片区也制定了各自的攻坚作战图表和销号台账,对图对标抓进度,加快推进各项任务。
“创卫”路上边摸索边前行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在“创卫”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城区在“创卫”道路中逐渐摸索出经验:集全民之智、聚全民之力、促全民动员,最终让“创卫”成果人人共享。
在“创卫”中,城区动员全区干部职工投身其中,将全区1400多名干部编为30个包保组,由区级领导带队,每周一次参与“创卫”劳动并纳入长效机制,领导干部要主动带头,以身作则,充当“创卫”攻坚的主力军、验收员、监督者。
在常态化开展机关干部义务劳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基础上,近期以来,围绕区委“按照辖区人口10%组织发动”的要求,城区各部门、各单位、各创卫片区迅速行动,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创卫”攻坚,成立了2万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持续兴起了创建热潮。
例如,上站街道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成立了5300人的“薪火创卫先锋队”;北大街街道组建起了“创卫先锋队”“创卫监督队”和“宣传员”“调解员”“教导员”“青少年队员”“在职党员”等“两队五员”队伍;团区委组建了50人的“文明志愿监督员”队伍,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损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言行向阳泉“随手拍”曝光。
在深化宣传方面,各部门各单位各片区创新形式和载体,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努力提升群众知晓率,扩大社会参与度。《县区新闻联播·城区新闻》《今日城区》《城矿动态》等区直新闻媒体充分发挥宣传主导作用,开专版、设专栏、出专题,消息、通讯、图片……不遗余力、同频发声,多角度、大力度持续深入开展宣传发动,通报进展、激扬士气、总结经验、普及知识,形成了强有力的宣传态势。
上站、南山路等街道的社会组织、居民创作了说唱、快板等“创卫”节目,深受群众欢迎;北大街小学制作了8期“我为创城中的你点赞”抖音视频,受到了社会好评;城区文化局派出了文艺小分队走进社区、农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创卫”宣传,他们借鉴“朝阳大妈”经验,探索城区特色宣传模式,利用“小手拉大手”、知识问卷、广场文艺活动、集中宣传宣讲等形式,充分发动基层社区和各职能部门作用,形成全民宣传、全民参与的“创卫”氛围,使“创卫”的春风吹遍城区的大街小巷。
强力推进“四大工程”
城区辖区面积虽然不算太大,但存在的环境短板历史问题不少,要“创卫”,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进入“创卫”攻坚期,城区紧紧围绕“四大工程”,即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实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工程、实施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程。
其中,突出抓好环卫一体化市场外包工作和六大重点工作。城区环卫一体化市场外包工作是从2018年9月下旬开始组织财政、住建、审计、环卫等多部门实地考察、制定方案、精确测算,最终在2018年12月的公开招标中,中环洁环境有限公司以6700万元(其中城区5300万元)的价格中标。六大重点工作包括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整治工作、城市管理提升和公共场所卫生工作、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整治工作、便民市场规范设置工作、“厕所革命”和“向垃圾宣战”工作、健康教育促进和宣传工作。
指挥部要求,各街道要结合自身实际,选取确定“创卫”环境整治样板,高标准、严要求,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以此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形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境整治高潮。同时,城区还外出考察学习“创卫”先进经验,邀请国家、省创卫专家把脉问诊,破解“创卫”难题,有力推动“创卫”工作开展。
截至目前,城区在工程项目方面,“创卫”攻坚工程项目共计5735项,应开工5016项,实际开工5016项,开工率100%;应完工4757项,实际完工4718项,完工率99.18%。综合整治方面,60条主次干道全部完成马路摊点的取缔和店外经营的整治,拆违任务完成570项,架空线路整治支次干道完成49条,小区整治完成23个。打造德胜东街整治“住改商、窗改门”样板街,完成南外环大阳泉段环境综合整治,依法取缔29个废旧物品收购站(点)。切实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投资约1200万元改造完成绿矾沟小区;投资约400万元基本改造完成乐居小区。
城区区委书记韩加政表示:“‘创卫’”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持久战。我们只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干劲,树立‘创卫有我、创卫必成’的信心和决心,就能久久为功,让城区在‘有品位、有吸引力、有活力’上展示更多精彩。”
本报记者 张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