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晋东南地区刚迎来了打春以来第一场雪,时令到了最冷的时候。而在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阳城县安岭村,来自对口帮扶单位——大唐阳城发电公司(以下简称阳电公司)的粮油订单如约而至,让刚刚投产的村办杂粮加工厂筛抖磨转,呈现出一片喜庆热闹的繁忙景象。
作为我省建档立卡贫困村,曾经的安岭村土地贫瘠、交通闭塞、基础落后、产业匮乏,一直以来都是脱贫攻坚战线上难啃的“硬骨头”。可如今的安岭村有了崭新的洗衣厂、农业专业合作社、舒适宽敞的搬迁新房、生机勃勃的采摘园以及成片的光伏板……面貌焕然一新的安岭让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实现就业增收。
基础改善打响脱贫攻坚首战
“安岭-阳电”这条“帮扶大动脉”,牵动着阳电公司每一个干部员工的心。该公司把精准扶贫作为政治任务来抓,逐步完善并形成了“输血”加“造血”同步推进、同步实施的帮扶工作思路。
2016年3月,刚刚与安岭村结对帮扶的阳城发电公司组织工作队了解到:解决吃水难问题是制约当前村集体发展的“头等事”,也是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的“紧急事”。
特事特办。随着方案的敲定,阳电公司一面和所在地政府、水利部门沟通解决资金问题和技术障碍,一面迅速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专门工作组,开赴安岭进行工作准备,研究地质地貌,设计走水线路,确保管道安全。通过各方面紧张筹备,一个月后,人员物资全部就位,饮水工程顺利开工。
“真没想到,这么多年来的吃水大难题居然这么快就解决了,真是太感谢你们大唐电厂了!”望着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向自家水缸,村民们难言欢喜之情。
此外,阳城发电公司通过开展路面硬化、荒山绿化、照明设备维修维护、街道美化亮化等具体工作,使安岭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也为村民们提供了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扶志”唤醒群众脱贫致富信念
通过调研发现,一些贫困群众对脱贫致富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少数村民由于不了解,对一些扶贫政策持抵触情绪。对此,该公司在村里设置文化墙,路灯标语旗等宣传栏,编制扶贫手册、画册,挨家挨户宣传党中央和山西省扶贫政策,开展了不计其数的入户扶贫政策宣讲工作,使村民们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有效扭转和正向加强。
家住村东头的秦钢胜妻子身体不好,自己没有固定收入,生活压力很大。在了解情况后,阳电帮扶责任人多次上门和他谈心,邀请他参加村里新成立的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帮助秦钢胜树立起脱贫的坚定信念。
“我脱贫了!”2018年9月10日,在村委大院,秦钢胜数着合作社分红所得的一叠钞票,逢人便高兴地“炫耀”。“多亏大唐帮扶人员去年组织我们参加脱贫‘动员会’,鼓励我参加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不然我可能还在家等着被救济呢!”
“造血”铺就安岭致富康庄大道
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来,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助学帮扶等精准帮扶措施,安岭村的贫困户逐渐有了固定收入,生活有了可靠保障。
2017年,该公司帮助安岭村筹集社会资金、解决蒸汽汽源、办理用地手续,在搬迁地就近建立洗衣厂,成功解决了村民异地搬迁后的就业问题;还积极引进高产谷物品种,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进一步增加了村民固定收入来源。
2018年,该公司又多方筹措资金,上马建设精品水果种植采摘园、大蒜种植基地、豆制品厂和小杂粮加工厂,采取村民自愿、自选入股的经营模式,打造了合作社品牌和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平台,积极为村集体各产业拓展销售渠道和销路。
据统计,通过产业和就业带动,开展帮扶工作近三年来,已累计实现安岭村人均增收近6000元,推动安岭大步迈过了脱贫这道门槛。
面对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阳城发电公司将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高标准推进帮扶各项工作,既立足当前,也着手长远,持续精准发力,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措施,加大力气培育安岭村“造血”功能,坚决履行好央企光荣使命,展现好央企责任担当。
本报记者 吕游 通讯员 刘凤国 王少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