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财经新闻

突破瓶颈 箭在弦上

——对话省统计局投资处专家陈烨松

  2018年,全省上下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培育经济新动能,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系列的重大举措为我省建筑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出台,给全省建筑业的发展壮大指明了前进方向。记者近日就我省建筑业发展的短板和解决对策等问题采访了省统计局投资处专家陈烨松。
  陈烨松认为,山西建筑业要得到长远发展,本土建筑企业是关键。目前看来,本省建筑企业与国内知名建筑企业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在全省建筑业市场竞争中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相比竞争力相对较弱。一是本省建筑企业本地市场占有率不高。去年,全省境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911.9亿元,其中本省建筑企业完成产值2626.1亿元,在全省境内市场占有率为44.4%,虽然较上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但仍未过半。二是本地企业省外市场拓展不足。去年,全国各省建筑企业在本省外完成产值共计82155.7亿元,占比最大的两个省分别是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完成省外产值14287亿元和14106.7亿元,占全国省外产值比重达到17.4%和17.2%。我省共完成省外产值1445.3亿元,占全国省外产值比重只有1.8%,居第18位,跟省外施工强省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还需要不断夯实企业自身的建筑水平和施工能力,全方位增强省外市场的拓展能力和竞争实力。
  此外,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虽然2018年度财务公报指标显示我省建筑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较快,但是资产负债率达到77.7%,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其原因是由于建筑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造成带资承包、垫资工程成为较普遍的现象,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同时,企业发展壮大中只注重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不注重自有资本的积累,不断的增加债务规模,大量的资金成本支出,加剧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资本积累。
  那么,全省建筑业应该怎样突破瓶颈,才能探索出一条长期健康发展的新路和好路?
  陈烨松指出,应该从扩大建筑市场需求、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加快转型升级、创新管理方式、解决融资困难等几方面入手。
  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发挥政府和民间等多方投资的优势,以战略合理布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进程,确保这些大项目好项目能够早落地早开工,为我省建筑业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丰厚的食粮。在省内重大建筑工程项目承建单位的选择或招投标中,优先选择本省内的优秀建筑业企业。
  在积极优化省内市场的同时,加强市场开拓,鼓励企业走向全国以及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扩大省外以及境外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加大装配式建筑推广力度,促进行业装配式建造能力提升。把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我省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对建造方式创新工作的引导,积极帮助建筑施工企业尽早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提升本省建筑企业技术水平、施工能力和综合实力。
  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企业要转变管理理念,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法人治理体制,实行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扶持骨干企业设立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逐步形成集自主设计、研发、施工以及材料设备、部品配件开发于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生产建造体系。
  综合发挥各类金融工具的作用,鼓励引导我省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建筑业企业的金融支持,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为我省建筑业企业承揽大型项目提供更加灵活的融资担保,努力寻求银企合作的办法,创新企业间合作机制,进一步协调金融机构,积极为我省建筑业发展提供宽松的资金环境。

本报首席记者王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2-24期

  • 第2019-02-23期

  • 第2019-02-22期

  • 第2019-02-21期

  • 第2019-02-20期

  • 第2019-02-19期

  • 第2019-02-18期

  • 第2019-02-17期

  • 第2019-02-16期

  • 第2019-02-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