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两会·综合

抓住新机遇 赢得新优势

—— 从全国两会看奋进中国的发展动力

  • 在浙江杭州江干区丁兰街道大唐苑小区内,居民从加装了电梯的居民楼前走过。新华社发(李忠 摄)

  •   2019年“两会时间”开启,世界目光再次聚焦中国。
      经济总量跃上90万亿元新台阶,如何为中国号巨轮激发更加强劲的动力,实现行稳致远?
      着眼“活”字,以改革激发市场强大力量
      从2007年自英国回家乡江苏江阴创业,到公司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物联网平台和智能风机供应商,全国人大代表、远景能源(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雷对12年间营商环境的变化感触颇深。
      作为江苏省首个县级“集成改革”试点,两年来,江阴的改革涉及38个分领域、153个方面、356个事项,为全市5万多家企业解除束缚,释放活力。
      如今在江阴,开办企业只需2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4个工作日、工业项目施工许可40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
      “改革带来的变化帮我实现了梦想。更让人欣慰的是,改革仍在持续深化,给像远景能源这样的民企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张雷说。
      从2018年10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从每月3500元上调至5000元。截至去年底,减税约1000亿元,7000多万纳税人的工薪所得无需再缴税。今年1月1日起,6项专项附加扣除给纳税人带来更大减税力度。
      2018年,我国还实施了包括降低增值税税率水平、扩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等多项减税降费政策,全年为企业和个人减负1.3万亿元以上。
      今年2月,国家税务总局启动2019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提出再推22条减税降费具体举措,年底前还将实现70%以上涉税事项一次办结。
      “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带来福音,鼓励技术研发,为企业创新发展带来新动力。”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华谊(集团)公司总裁王霞说。
      王霞表示,国家对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上海华谊每年投入数亿元资金进行技术研发,科研创新成果应用于航天、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2018年,全国新登记企业670万户,比上年增长10.3%,日均新登记企业1.84万户。
      一项项改革举措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持续激发强大动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体系质量的提高点燃实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动能;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不断崛起……
      “中国经济发展保持了总体平稳,增长动能仍然充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说,我国市场空间大,改革开放力度大,在发展之路上将迈出更大步伐。
      着眼“创”字,以新动能助力高质量发展新目标
      2日,在全国人大山西代表团前往北京的高铁上,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祥明代表不断向大家推介展示他带的“宝贝”:用“手撕钢”制作的剪纸工艺品。
      他一边“手撕”演示一边介绍:这种“手撕钢”厚度只有0.02毫米,相当于A4纸的四分之一,要“论克卖”。这是太钢集团继2017年的“笔尖钢”之后,又一自主研发、可替代进口的产品。
      目前,太钢拥有以不锈钢为核心的系列专有技术、授权专利270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772件,主持制定了我国不锈钢产业70%的国家标准,产品通过了系列国际标准认证,拥有向全球市场供货的通行证。
      “手撕钢”只是“中国制造”不断创新升级的一个片断。
      ——创新投入继续加大:2018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1.6%,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8%,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全年境内外专利申请比上年增长16.9%,授予专利权增长33.3%。
      ——新供给较快增长:2018年,全国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6.1%和12.9%,分别快于全部制造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6.6个和7.4个百分点。
      ——新业态快速发展:去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4%,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16.4个百分点;完成快递量507亿件,增长26.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亨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对此深有感触。经过近30年创新发展,亨通集团从一家负债120万元的乡镇企业,成长为光纤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
      “亨通已把创新点瞄准新一代5G通信、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聚焦量子通信、光纤传感器、硅光子芯片等高科技新产业,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扛起高质量发展赋予民企的新任务,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他说。
      创新,是破局开路的利器;创新,是点亮未来的希望。
      “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杀出重围,找到出路。”在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马新强看来,从一家校办企业“逆袭”成为上市公司,连续10年重金投入研发就是成功密码。
      改革是活力之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集中力量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等短板,高质量发展必将不断跨上新高度、开辟新境界。
      着眼“新”字,在满足民生新需求中打造发展强劲引擎
      接待游客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全国电影票房超过50亿元……刚刚过去的春节黄金周,再一次展现了中国消费的强劲活力。
      据商务部监测,除夕至正月初六7天时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突破1万亿元,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新兴消费亮点纷呈。
      英国《金融时报》曾发表评论称:“中国正在将其增长模式转变为更多依赖消费、更少依赖投资的模式。”
      2018年经济成绩单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8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连续5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是发展目标所系,也是前进动力所在。
      1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推出24条稳消费、扩消费具体举措。
      这些举措包括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优化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构,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支持绿色、智能家电销售等。
      “我国消费市场提质扩容,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增长态势,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民生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健全,支撑消费升级的社会基础不断夯实。”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巡视员刘宇南说。
      他表示,当前消费形势总体平稳,但仍有所波动,针对新情况新特点,要有的放矢,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着力引导企业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当下,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同时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乡村消费的空间和潜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说。
      在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福源馆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宋亚坤看来,目前中国消费需求正往更高水平升级,必须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新华社记者 齐中熙 凌军辉
    (参与采写 侯雪静 张展鹏 何欣荣)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3-05期

    • 第2019-03-04期

    • 第2019-03-03期

    • 第2019-03-02期

    • 第2019-03-01期

    • 第2019-02-28期

    • 第2019-02-27期

    • 第2019-02-26期

    • 第2019-02-25期

    • 第2019-02-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