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经济视点

专家从多个维度探讨消费结构优化 ——

消费升级潜能在哪儿?

  • (资料图片)

  •   消费已经连续五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动力。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2018年我国GDP为90.0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速在放缓,201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0%,这是自2004年以来社零增速首次跌破了两位数。
      如何看待消费增速的放缓?如何更大范围内激发消费潜力?消费升级有哪些空间?近日,新京报邀请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闫宇波,从多个维度探讨消费结构优化的空间。
      话题1:为什么要促进消费?
      王小鲁:全世界各国平均的消费率大概是80%左右,也就是说在世界各国的GDP中消费占到了大约80%,投资率或者叫资本形成率大概是20%。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平均消费率是62%,资本形成率是37%。这一消费率显然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但是投资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个时期内,我国消费比较低,但是拿出更多的钱进行投资,经济在很长时间内保持了高速增长,这和高投资是有关系的。
      但是不是消费率越低、投资率越高越好呢?事实不是这样。2000年以后我国出现一个情况,消费率急剧下降,投资率急剧上升,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双宽松的政策,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加上宽松的货币。2008年以后出现的一个现象是消费率急剧降到了50%以下,投资率上升到接近50%。这么高的投资是不是使得经济增长加速了?事实上没有。2010年以后,我国经济增长在逐渐放缓,一直到现在这个过程还在继续,每年的经济增速都略微低于上一年。经济增长放缓有很多原因,但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就是投资过多,消费不足。
      白明:消费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能够挑起大梁,我们知道拉动经济有三驾马车,消费这驾马车承担得更多了,其他的两驾马车出口与投资相应的自由度就大了。如果说消费上不去,经济又不能下滑,这时候就要挤出口。国际市场形势不好,即使想尽一切办法,甚至在国际上削价竞争,我们的出口效益也很难上去。从国内来讲,投资在相当长时间内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主干道,确实立竿见影,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过剩产能、重复产能、低回报、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当前中国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话题2:如何促进消费?
      王小鲁:政府的支出结构要调整,高房价、现行户籍制度也影响了消费。首先,政府的支出结构要调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各级政府都特别注重投资,政府的投资率很高。2017年国有控股企业加上各级政府投资总共大致是23万亿元,但政府财政支出用在公共医疗、公共教育、社会保障方面的公共服务和保障支出不到7万亿。一个是23万亿,一个是不到7万亿。政府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支出尽管过去几年在不断增加,但是总量上看还是偏少。这样一个政府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也会有影响,没有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居民消费必然也会受到影响。未来怎么鼓励消费?我觉得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政府需要调整投资和消费支出的结构,要加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减少投资支出,当然也包括减少“三公消费”、减少用于自身行政管理的支出等。
      第二个问题,高房价影响了消费。国际上一般认为房价收入比3-5倍比较合适,也就是说三到五年的家庭平均收入可以买一套房子,我国平均的房价收入比是10倍左右,大城市是几十倍,甚至可能上百倍。这么高的房价必然影响消费。要买房子,不敢消费,不光自己不敢消费,可能父母也要省吃俭用想办法帮你买一套房子,甚至爷爷奶奶也要出力。所以我国储蓄率非常高,消费率特别低,这跟房价也是有关系的,而且高房价还影响了收入分配。
      第三个问题,现行户籍制度也影响了消费。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民工进城,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城市建设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现在城镇就业人口4亿多,2亿多是农民工。但是有一个突出的问题,2亿多农民工已经算城镇常住人口了,但没有户口,很大一部分人没有享受到城镇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未来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要放宽限制,让农民工能够逐步在城市里落户。我们现在已经在做这件事。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要让他们享受到养老保险、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这样农民工的消费率如果从33%提高到70%,增长一倍,全国可以增加3万亿到4万亿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当然是一个巨大的支撑。
      白明:一方面扩大消费有难处,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消费我们还没有满足。首先是发展服务消费,比如养老消费,我们的养老设施是不是还不够健全?中国人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了,还会有新的消费热点。另外,还可以扩大农村消费,因为农村的消费还有很多领域是空白,有很多东西还没有下沉到村一级、乡一级,甚至有的县一级都还没有达到。
      话题3:消费增速放缓是否需要警惕?
      王小鲁:居民消费预期受到影响,未来会好转。消费走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至少2018年消费是正增长的。
      这也反映了我国收入分配状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的收入差距还是偏大的,这导致了普通工薪阶层消费可能更多停留在基本消费品方面,满足吃穿。这一类消费,一旦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发生变化,消费就会受到影响。
      但是另一方面,还有很多高收入群体,还在不断创造很多新的消费领域。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确实是在不断增加的。整个国家的情况是多方面的,有些是不良的因素,另外也有很多积极的因素。现在经济下行的趋势总要有一个过程,未来也许两年或三年以后,经济会出现一定程度回升,那时大家的心理预期也会发生改变,消费的情况也会好转。
      话题4:农村消费市场如何发展?
      王小鲁:从长远来看,我觉得农村市场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县城、乡镇的发展比较快,所以它必然也给消费带来很多变化。
      最近几年外出农民工的数量增长在放缓,乡镇本地农民工的增长快于外出农民工的增长,这意味着农民工有返乡的趋势。这会对乡镇这一级的消费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从未来中长期来看,我觉得这个趋势还会持续下去。
      白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是相对更多的,农民的消费关系到未来中国消费能不能承担起支撑国民经济的大任。现在看来农村消费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要解决消费能力的问题,农民靠粮食和农产品的收入总归有限,农民工出去打工获得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是回乡消费,假如有一半年轻人出去打工,整个村子的消费能力就是不一样了。
      闫宇波:我们作为金融机构,从去年开始对农村消费市场深有体会。我们做了一件事,把汽车经销商放到各个城市,帮他们集客,撮合成交,中间搭配我们的汽车分期产品。在三四线城市,特别是乡镇,效果特别好,因为当地市场没有这样的供给。(据《新京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3-11期

    • 第2019-03-10期

    • 第2019-03-09期

    • 第2019-03-08期

    • 第2019-03-07期

    • 第2019-03-06期

    • 第2019-03-05期

    • 第2019-03-04期

    • 第2019-03-03期

    • 第2019-03-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