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到银行贷款太难了!现在,有了金融扶贫好政策,一不要抵押二不要担保,银行就给我贷款3万元做起了肉牛养殖,政府还补贴大部分利息,现在我也成了养殖大户啦!”平顺县北社乡高岸村贫困户杨春良兴奋地对记者说。
金融扶贫,既要输血,也要造血。平顺县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2018年全县协调发放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共计1.15亿元,并结合实际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小额信贷+光伏发电”“小额信贷+自由创业”“小额信贷+合作经营”等扶贫模式,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
“光伏贷”创造新生活
“这是我们村自建的光伏电站,并网以来已经发电7万多度,一年下来增收5万元不成问题。”西沟乡三里湾村党支部书记郭松亮看着村委会屋顶上明晃晃的光伏板笑着说,“多亏小额信贷政策支持,否则咱村百姓想也不敢想竟然有坐着也能挣钱的好事情。”
平顺县借助局部地形具备发展光伏产业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其中“光伏贷”是长治市潞州区农村商业银行专门为平顺光伏产业发展量身定制的一项精准扶贫信贷产品,有效破解了贫困群众融资瓶颈。目前,潞安30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和33.14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共带动1.5万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增收。
“户贷户用”托起创业梦
没有抵押、没有资金,东寺头乡贫困户牛增起享受到了“户贷户用”政策,当起了神龙湾客栈的老板。农村信用社给他贷款5万元钱,帮他办起了农家旅社。现在,牛增起的客栈共有18间客房,年收入7万余元。
“小额信贷+自由创业”是户贷户用的典型模式。目前,平顺县已实现基础信贷资料收集、评级授信、合理信贷需求“三个全覆盖”,带动3000余户贫困户通过申请扶贫小额信贷,结合自己的特长搞起了养殖场、小型加工厂、农家乐、服装店……扶贫小额信贷不仅让贫困群众收获了劳动成果,而且帮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托管保底”共同奔小康
“银行贷款、政府贴息、企业担保,让咱老百姓不花一分钱就能享受资金分红,真是太高兴啦!”首次领到金融扶贫贷款分红的西沟乡申家坪村贫困户申生明乐得合不拢嘴。
平顺县采取“贫困户资金托管保底分红”的兜底扶贫运作模式,以每户5万元的政府扶贫资金入股企业,为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规避市场风险,确保稳定收益,实现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资产收益模式贷款8470万元,支持企业6家,使贫困户每户增加收益3000元,间接带动1694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是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的标准。”平顺县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王联民说。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平顺县扶贫小额信贷放大了扶贫资金效益,带动了金融资金支持力度,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功效。
本报记者 齐泽萍 通讯员 张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