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一场场“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的大讨论在泽州大地犹如惊涛拍岸,引发热烈反响。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以开展大讨论为契机,真正来了一场学习革命、思想革命、工作革命,为泽州“改革开放再出发、转型跨越勇争先”提供了强大动力、营造了良好氛围、筑牢了思想根基。
开展大讨论是防控重大风险和各类挑战的迫切需要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起航之年,泽州县以大讨论为契机,强调要加快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创新赢得未来。在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方面,要变危为机,奋发有为,采取超常规举措迎难而上,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泽州的老典型需重新焕发生机,新典型需要扩大影响力和带动力。巴公镇作为全县的龙头大镇更要守住底线、擦亮招牌,凝聚共识、打造亮点,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日前,巴公镇党政班子成员、各村党支部书记及部分机关干部紧密结合本镇本村实际和2019年工作目标计划,紧紧围绕“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园区建设、项目建设、镇区面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巴公二次腾飞凝聚了思想共识。
部分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及土地等前期手续办理过程耗时较长怎么办?部分项目受资金短缺和融资难问题制约进展缓慢如何解决?金村镇召开“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学习讨论会,紧紧围绕金村实际和乡镇、村2019年工作目标计划,分析查找了金村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思路和方向。
“一要政策措施早谋划;二要重点工作抓进度;三要注重品牌宣传、数据统计工作……”泽州县农委等10家农口单位围绕全县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特别是乡村振兴、农村土地确权、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等工作展开了大讨论,直面存在问题,寻找对策措施。
大家一致表示,要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为动力,努力消除阻碍发展的思维定势,以思想照亮前路,以奋进诠释信念,以实干创造未来。
开展大讨论是破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桎梏的重大举措
2019年是一个全新的时间点,更是一个全新的起跑点。泽州县将进一步解决改革意识不强、创新精神不足、对外开放不够、对煤炭过度依赖、工作标杆不高、干部作风不实的问题,努力在深化改革上敢啃“硬骨头”,在开放引进上多出“新点子”,为全县“改革开放再出发、转型跨越勇争先”提供强大动力。
晋庙铺镇党委对当前制约全镇发展的障碍和瓶颈进行了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包括发展后劲不足,支撑发展项目不多,招商引资慢;脱贫攻坚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针对这些问题,该镇党委经过充分讨论,对2019年的工作形成了新的共识。
泽州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培林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晋庙铺镇党委、政府带领群众搞运输,晋庙铺镇因此发展迅猛。但近年逐步落寞,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存在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创新思维、因循守旧的问题。
可以说,“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大讨论正如一场及时雨,为晋庙铺镇转型发展带来了机遇,该镇党委提高政治站位,放眼全局,联系实际,深刻领会省委、市委会议精神,得以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奋发有为。
在大讨论中,泽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挖出工作发展症结,切中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要害——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实践不多,同样也是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在创业就业工作中,存在培训规模偏小、课程设置落后;在人事人才工作中,存在流动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他们将结合“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学习大讨论活动,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学习创新思维和创新经验,真正以创新激发活力、增添动力。
开展大讨论是激发全县党员干部干事活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开展大讨论,泽州县将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把精神状态调到最佳,把工作标准调到最高,把办法措施调到最优,努力在工作中诠释党性和觉悟,在行动中体现责任和担当。
川底乡党委书记李斌说,大讨论是一场学习、思想、工作的革命,是一次理念、本领、作风的提升。川底乡将充分贯彻省、市、县“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大讨论精神,以更加精准的问题导向、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着力补齐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和不足,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提升“三农”工作水平,真正把大讨论成果转化为推动川底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优异的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南村镇南村村党支部书记赵拾明说:“收看了省、市‘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大讨论动员部署会议后,我心情非常激动,这是又一次赶上了新机遇。作为基层党组织,南村村将结合村里实际,把省、市、县‘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大讨论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纽带作用,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发挥好资源优势,挖掘潜力,培养造就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山河镇道宝河村党支部书记张三洼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一定要把握好大讨论的总体部署和重点内容,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破除僵化保守,着力解决改革意识不强等问题,坚持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在夯实大讨论的政治和组织基础上,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多办民生实事,全力推进道宝河村的乡村旅游发展,真正实现“乡村美,农民富,生活好”的新时代美丽愿景。
本报记者 崔振海 实习记者 暴丽鹏 通讯员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