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初,一张信用卡即将到期。
记者在银行智慧柜员机上完成了换卡申请操作。5天后,收到了三张卡:一张主卡一张副卡一张专门用于出国消费的红色透明万事达卡。未开卡时,手机每天接到客服短信,提示开卡;开卡后又提示尽快于7月20日前使用几次,否则暂停交易功能。万般无奈下,小超市买菜去。
其实,在移动支付极其方便的今天,出门已经很少带现金更不拿银行卡了。买了几十元的蔬菜水果,很不好意思地拿出刚开的卡,收银员直接在机器旁挥了一下,“滴”的一声,几十元出去了。我心里惊了一下,立即明白这张卡有闪付功能。回家迅速打客服电话关了闪付。结果,第二次购物刷卡时,服装店的大姐各种方法挥了数次,支付不成功,她以为POS机坏了,我以为银行卡出问题了——前几天买菜还用了怎么今天不能用?马上又反应过来了,闪付功能被关闭。塞进插卡处,输密码后刷卡支付成功。
银行卡的闪付功能在几年前还是重点宣传的业务之一:闪付取消了小额免密免签程序,无需等着机器跳密码键盘验密、打印签购单验签名等步骤,带来了快速支付的便利。而且,最早的闪付是在300元以内小额免密免签。
2018年6月1日起,中国银联与各成员机构联合对小额免密免签功能进行优化,小额免密免签单笔限额提升到1000元。也正是因为提高到了1000元,使得很多持卡人对免密免签觉得不够保险。
作为已经关闭小额免密功能的持卡人,记者体验证明,消费者主要是对不经同意默认银行卡开通上述功能不满意。比如我的银行卡换卡后,三张卡的纸质说明书上,有用卡前设置密码、优惠活动提示,每月3元的“安心用订购提示”——48小时盗刷保障全年5万元盗刷赔付、怎么查账、还款、预借现金、分期以及安全用卡提示等,就是不告诉我银行卡有1000元以内的小额免密免签功能。
记者也登陆了中国银联官网,发现按规定小额双免业务在持卡人领卡协议里明确告知。就记者了解情况看,银行卡是信用卡中心负责,卡片激活或者是打客服电话或者是智慧柜员机操作,网点工作人员只负责引导持卡人各种操作,还真没人讲过银行卡是自动开设小额双免业务。
记者为此咨询了几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兴业银行晋阳街支行的陈佳怡说:“要是觉得小额免密有风险,可以在手机银行修改限额”。她发两张示意截图告知如何操作。渤海银行迎泽支行的高级理财规划师候德明表示,持卡人不一定非要选择关闭小额免密功能,完全可以把闪付和二维码免密权限变小,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就行,手机银行就能办。其实,消费者掏出钱包再拿出卡,刷卡输入密码按了确认才完成交易的程序,不见得比闪付更安全且速度也慢。
银联山西分公司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小额免密免签限额统一设定为单笔1000元人民币,超过额度需输入密码交易;各家银行对于单日累计免密限额也有控制。银联还联合各商业银行为持卡人设置了专项补偿金,提供“风险全赔付”服务。对于可受理金融IC卡小额双免业务的商户,中国银联建立了较高的准入门槛,通过收单机构或银联审核的商户才可开展小额双免业务。
目前国内小额免密免签商户已超过200万家,主要集中在商超百货、餐饮零售等小额高频消费场景。对持卡人来说,除了移动支付外,各家银行卡也有多种优惠活动,有的力度很大,吸引持卡人刷卡。闪付用起来还是方便,只是需要持卡人量力而行,自己调整好额度。
本报首席记者 崔晓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