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晚,首届吕梁山护工微电影暨2018年度最美吕梁山护工颁奖典礼在吕梁影剧院隆重举办,在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中,见证了吕梁山护工的无尚荣光。
如今,“吕梁山护工”早已成为吕梁一张享誉山西、叫响全国的响亮名片。那么,吕梁是如何激活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既补短板,又做内功;既抓硬件投入,又重机制完善……探索孕育了这么一条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并不断辐射到全国的呢?
一个核心——“吕梁精神”的传承发扬
诚信、勤劳、专业的“吕梁山护工”品牌,内外兼修,简单六个字,有着深远意义和无限寄托,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更是新时代“吕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梁山护工”多数来自贫困家庭,吕梁市委、市政府希望她们依靠勤劳双手,实现从围着锅台、老公、孩子转的“三转婆姨”,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致富能手”的人生转变。
两个保障——“亲力亲为”的工作格局
打好“组织牌”,念好“政策经”,吕梁市各级部门全力为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工作保驾护航。
成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体系,书记市长亲力亲为,参加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工作。每期“吕梁山护工”走出大山,书记市长、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亲自欢送,已成为工作常态。
出台了《“吕梁山护工”(护理)培训就业工作五年规划(2016-2020)》《关于进一步打响“吕梁山护工”品牌促进转移就业扶贫的意见》等,并跟踪制定相应文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32条就业培训措施,做到无缝对接。
三个关键——“逢山开路”的重要环节
不仅要招满,还要留得住。面对许多贫困户“不愿走、不敢走、怎么走”的现实难题,吕梁从宣传发动、技能培训、就业帮扶三个“关键点”发力,并深入推进。
抓宣传,通过一线动员、举办推介会、组织巡演会、开展评选活动、拍摄微电影等方式,宣传发动、组织动员,教育引导群众走出大山,积极参加培训。
抓培训,编印通俗易懂教材,对学员进行侧重化、专业化、封闭式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积极组织培训教师、管理人员赴北京、西安、山东等地集中学习,广泛邀请知名专家为教师和学员授课,提高培训质量。
抓就业,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运作,通过召开就业推介会、专场招聘会,帮助外出就业。同时,挖掘本地市场,扶持本地家政公司发展,就近就地就业。
四个支撑——“走在前列”的强大后援
“吕梁山护工”品牌,被山西省人社厅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入选全国人社领域精准扶贫20个典型案例,但要始终走在前头、被瞩目,必须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做大做强。
实施互联网+吕梁山护工工程,利用吕梁山护工服务中心平台、微信公众号、手机APP软件新媒体宣传培训就业政策公告,开展“网上找护工、找工作”等网络服务功能,打造便利快捷的服务体系。
修建服务中心,结合“互联网+吕梁山护工”工程,打造需求对接、家庭用工、外出就业的一站式服务的吕梁山护工超市,形成涵盖线上线下的就业服务体系。
维权援助,在“吕梁山护工”集中地建立6个服务部、17个服务站,挂牌成立首个“吕梁山护工”法律援助中心,提供联络回访、维权保障等服务。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建立“吕梁山护工”北航流动党支部。同时,为每位走出大山的“吕梁山护工”,贴心准备印有“诚信、勤劳、专业”的“吕梁山护工”的拉杆箱特色大礼包。
关爱慰问,下乡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及时了解关注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生活情况,着力解决后顾之忧,筑牢后勤保障。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吕梁山护工”的优秀,也吸引来了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领事部参赞兼总领事詹孔朝的来信,信中提到将积极引进吕梁护理护工人才,为吕梁山彻底解决深度贫困助一臂之力。此时的市委书记李正印已将眼光投向了远方:邀请参赞实地考察,创造让吕梁山护工出国学习的机会,并走出国门“亮亮手艺”,寻求更大的发展。
本报记者 李全明 通讯员 刘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