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擦亮宰相故里名片

—— 闻喜县礼元镇整治优化人居环境纪实

  草长莺飞柳丝长。仲春时节,记者走进闻喜县礼元镇,处处是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如画乡村景象。
  今年以来,围绕“中华宰相村”这一名片,礼元镇主打生态建设牌,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积极完善村庄设施,掀起整治环境卫生热潮。现在的礼元镇,俨然是镶嵌在运城市域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

围绕宰相故里,全域改善人居环境

  礼元镇裴柏村是“中华宰相村”,虽然该村是个不到1000人的小村,却在隋唐至宋的几百年间出现了59个宰相、59个大将军。这一奇特的人才现象及衍生出的廉政文化、家风家训吸引了各地游客纷纷前来参观考察。
  礼元镇非常珍惜“中华宰相村”这一名片。针对过去礼元经济表现为废品收购、拆解多的特点,镇政府按照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规划,在全镇掀起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改善人居环境的行动热潮。该镇提出以裴柏村和礼元镇所在的集镇为中心点,纵贯全境的大(同)运(城)二级公路、太(原)风(陵渡)三级路、同蒲铁路为3条主线,覆盖全镇32个行政村的总体思路,借鉴全县人居环境观摩的工作经验,去年12月底确定了推进“垃圾不落地,礼元更美丽”的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紧紧围绕全县建设“四个闻喜”目标,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导向,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加快建设具有礼元特色和现代气息的美丽乡村。要求通过15天的整治,实现全镇村村垃圾不落地。

建立长效机制,注重打好“持久战”

  伴随着方案的提出,礼元镇还及时推出了具体的实施细则:由专业机构高标准完成镇区总体规划,对镇区主干道进行了高标准硬化、绿化、亮化,设置了路名牌、交通标识牌、指示牌,同步建设了垃圾中转站、污水管网及湿地,并坚持用城市管理的理念管理镇区。
  围绕工作常态长效,该镇建立完善了工作推进机制,实现了环境整治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精细化。一是责任分包机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将具体任务明确到每个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和村支部书记,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二是垃圾清运保洁机制。探索推行了垃圾分拣、清运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实现了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的长效机制。三是观摩点评机制。每季度在全镇开展找垃圾集中行动,对全镇32个村进行观摩点评;每月对保洁员实行百分制考评,连续3次得分低于80分的予以辞退。四是“门前三包”机制。加强了对镇区沿街单位、门店的卫生管理,全部签订“门前三包”《承诺书》,统一安装了责任牌,确保了门前垃圾清理及时、树木管护良好、车辆停放有序。
  第一次评比结束后,镇财政还对表现好的村实行了奖金奖励。“前两名的下寨村、行村各奖励1万元,还有3个村各奖励5000元,5个村各奖励3000元,共奖励5万元。以奖代补,一下子调动了各村的积极性!”镇长马天辉高兴地说。

村庄漂亮整洁,让村民幸福满满

  绿树红花掩映庭院,洁净村巷四通八达。记者漫步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心旷神怡。而在各村内的大路小巷、房前屋后,一眼望去看不到任何垃圾和杂物。
  在湖村,村委会主任刘红河深有感触:“垃圾清运,村中心堆放了有十多年的垃圾这次彻底清理完毕,总共忙了3天,清运出至少1000方垃圾。村里一下亮堂多了。村里的百姓都说,如今村容村貌大变样了,这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南支村记者看到,建于明代的该村城门楼前,是一个宽阔的文化广场,有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有卫生所、两家超市,道路的两边,是5个垃圾桶,整个道路路面上一尘不染,更看不到纸屑。
  “村里分了3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都有专门的保洁员。关键是通过环境整治,村民的卫生意识大为改观,一些观念固化的老人也在慢慢转变观念,把一些平时不愿扔掉的杂乱物品自觉清理干净,乱扔垃圾的行为明显减少。”南支村村委会主任赵三群介绍说。
  “最近正是植树造林的好季节,我们今年计划重点完成‘五个一’绿化:一村一园一街一路一山,即王家园村绿化、工业园绿化、集镇街道绿化、丰喜路绿化、西山绿化。今年,我们礼元镇将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为契机,围绕县委提出的‘六项推进计划’,构建政治新生态、打造产业新格局、树立礼元新形象!”展望未来,礼元镇镇党委书记高秀海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 吕游 通讯员 续建雄 王琪琳 刘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3-25期

  • 第2019-03-24期

  • 第2019-03-23期

  • 第2019-03-22期

  • 第2019-03-21期

  • 第2019-03-20期

  • 第2019-03-19期

  • 第2019-03-18期

  • 第2019-03-17期

  • 第2019-03-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