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后,岚县成秀面塑文化有限公司的技师们正加班加点,忙个不停。原来,她们正在加紧制作来自省内外的面塑订单,有常规造型款、也有客户定制款,总价值十几万的订单让整个公司一下子忙不过来。公司的负责人郑天平告诉记者,每到节假日前后,公司的订单量都会大增,尽管如此,她们还是秉承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态度,一定要把最好的产品呈现给客户。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岚县面塑的重要代表之一,成秀面塑文化有限公司郑天平女士的母亲——李成秀老人在生前成立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传承面塑技艺的同时,将岚县面塑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当下,郑女士继承了老人的精神和技艺,正与其他面塑传承人一起,为岚县面塑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岚县面塑根植于民间,历史悠久、题材广泛,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手工艺品,也是岚县人生活智慧的体现。在传统节日、祭祀祭典、结婚生子等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面塑在岚县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面塑经济也不断发展壮大。2009年,“岚城面供”被列入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岚县面塑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年来,岚县精心打造“面塑文化艺术节”这一品牌盛会,助推面塑经济上规模、上效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并带动群众增收脱贫,成为岚县重要的特色文化名片。
为实现面塑文化的产业化、市场化,岚县不断加大对面塑产业的扶持力度,2015年,由文化部门牵头,帮助县里的面塑代表人开办工作室,并成立了5个面塑文化大院,每个大院都设置有介绍展示、作品展厅、加工室、亲子体验、餐饮体验等环节。上个月,在岚县第十三届面塑文化艺术节上,文化大院吸引了大批岚县当地和省内外的游客。在袁建华面塑文化大院里,传承人袁建华告诉记者,她家的面塑不仅销售到太原、吕梁、忻州等地,还远销到内蒙古、甘肃、河南等省份,一年收入能有40多万元,是她们全家致富的“金钥匙”。
同时,岚县还经常聘请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开展面塑培训班,培养面塑专业人才。组织县里的面塑传承人“走出去”,参加文化展销会、面塑技艺交流等,在展示岚县面塑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吸收更多的外部特色。
今年春节期间,在山西省第三届花馍艺术展上,梁逢春、刘丽丽等“岚县面塑”传承人的作品大放异彩,得到了省内外游客的青睐。
目前,岚县已有具备培训条件的面塑文化大院5个,从事面塑制作的艺人100多人,开发出以婚丧嫁娶、老人祝寿、孩子生日、旅游纪念品为主题的系列面塑产品,形成了独具岚县特色的面塑文化产业,年产值可达600万元。面塑的文化艺术魅力和产业经济价值正在显现,面塑艺术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带给了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收益。 (刘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