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介休市心理服务中心启动,替代其前身介休市人民医院心理室向43万介休百姓开放。这是我省首家县级心理服务中心,也是晋中市首家心理服务中心。
“它将对综治重点领域、重点群体提供专业服务,对辍学未成年人、农民工、留守老人和儿童及性格冷漠孤僻人员等弱势群体提供心理关怀,守护百姓的身心健康。”该中心主任王宏琴如是说。
“我有了对生的信心”
当天上午十点半,该中心的心灵阅吧,优美的钢琴声如山涧小径,蜿蜿蜒蜒、百折千回。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王宏琴正在与来自该市张兰镇张兰村的范阿姨做心理沟通。
60多岁的范阿姨,原来是糖尿病患者,后引起了肾损害。两年前,刚发病时,来介休市人民医院检查后,发现肚子里有积水。当时,家里条件还可以,就去太原看病,三个月花了10万元。“我们觉得费用太高了,自己承受不起,无奈之下,只好出院回家。”范阿姨的老伴说。
“当时,借钱本就很难,又查出我还得了脑梗,自己心里就想,看不起不看了,顺其自然发展吧。”说起当时的情形,范阿姨觉得只有用“绝望”来形容。
后来,国家和省里有关健康扶贫政策相继出台。“老伴来市医院了解清楚情况后,2017年8月,我就第二次来到该医院,在呼吸科继续治疗。”范阿姨告诉记者,“因为自己是贫困户患者,在这里,住院、看病甚至是吃饭基本都不用花钱。这样一来,我和老伴心理负担就轻了不少,心情也就好了一些。”
“在医院做透析的病人,往往存在心理问题,有时会影响到身体的恢复。”该院透析室护士长侯正义告诉记者,“从透析病人的实际需求出发,王宏琴和他带领的团队上门为这些病人免费进行心理疏导,还为他们带去一些慰问品。”
“通过这样的身心治疗,现在的我,已经有了对生的信心,希望自己还能继续好好地活着。”范阿姨的脸上现出淡淡的笑容。
其实,有病之后又生活得不错的,绝不是范阿姨一人。“他们给了我心理支持后,自己已经克服了最初对疾病的恐惧,重新建立起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该市五保户降先生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不抛弃不放弃”
家居绵山脚下的崔军,今年30岁了,在一家矿上就职。家有非常漂亮的老婆,还有一个六周岁、一个四周岁的儿女。一年之前,他的生活,人人羡慕。
不幸的是,去年4月,爱人在家感到身体不适。在省城就诊后,确定要做透析治疗。病情稳定之后,来到介休市人民医院继续治疗。
“当时他爱人才26岁,根本接受不了自己得病而且是肾病这种严重的疾病,心情不好,常发脾气,也不配合治疗。”说起当时的情况,崔军心情很压抑,“这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了解情况后,王宏琴和她的团队们主动去病房,为夫妻二人提供心理服务。
“现在,爱人想通了,开始积极治疗。每两周来五次,现正在做透析治疗。”崔军说,他们有时借车,有时骑摩托,半个小时就可以到医院,“自从去年底开始享受扶贫政策后,除了特殊药品,爱人的治疗基本不花啥钱。现在的主要压力是,爱人的脾气虽然好点了,但还是不能和正常时一样,同时,自己工作也会有不顺心的时候,就会起冲突。”
“不过,我不能抛弃也不能放弃她,”眼看着爱人本次的治疗就要做完了,崔军急忙跟记者打了声招呼就急匆匆出门,并留下一句话,“为了我们的感情,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为了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
“提升百姓幸福感”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是身体的健康,还要有心理的健康。
在这个中心,记者转了一圈发现,不仅设置有心理阅览室、心理接待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室、情绪宣泄室、音乐放松减压室、心理沙盘游戏室、团体心理辅导室等专业区域,而且还配备了相应专业设备。
“我们中心承担着介休市心理服务中心的重任,主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传播普及、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危机干预、生命干预热线等项目。”王宏琴说,“以尊重、真诚、保密、助人自助为原则,给全院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做心理测试、心理疏导、催眠治疗、家庭治疗等,为百姓驱除心魔。”
“我儿子初三时,非常紧张,一次考试没考好,就对中考失去了信心,”张小俊告诉记者,“王宏琴主任给做了三次心理疏导后,孩子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去年考入市(介休)一中,而且分数还不低呢!”
“心理服务中心的成立,打破了我市心理服务设施不全、力量不足、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是一项惠及全市人民的民生工程。它的启动,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今后,将继续完善设施、整合队伍、搞好对接,通过具体实践进一步增强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对它的未来,介休市政法委一位负责人信心满满。
本报首席记者 贠娟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