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万物复苏,好像消费欲望也随之强烈了一点。
作为历来的消费旺季,节假日期间零售、餐饮、旅游等市场的表现,特别是春季的节假日,往往是洞察消费趋势的重要窗口。手里的钱花在了哪里?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连着经济转型。那么,今年消费市场的风口在哪?何以准确判断市场提供的红利和机遇?记者近日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
探究:节假日消费“旺旺旺”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尽管连上周六日一共只有3天时间,许多人却依然安排了一次说走就走的出游计划。太原市民游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位。
4月4日晚上,游女士一家就坐上了去往成都的飞机,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正是这个有着各种美食和大熊猫的“天府之国”。
“机票、住宿半个月前就预订好了,不然肯定没法成行。到了那边才发现,到处都是人人人,这消费力实在是太强大了。”游女士说。
和游女士不同,90后小伙儿小东的假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电影院度过的。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海市蜃楼》《小飞象》《绿皮书》这些我都去看了一遍,连《精灵怪物》都去捧了一次场。”小东说,虽然节假日期间的电影票价比平时飙涨,但丝毫不影响人们的观影热情,不少电影放映厅几乎场场爆满,可说一票难求。
游女士和小东,是节假日消费人群的两个缩影。3天清明假期,我省旅游接待量和经济效益双丰收。4月7日,据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假日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964.69万人次,同比增长19.5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26亿元,同比增长21.87%。全省35个重点监测的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30.27万人次,同比增长21.73%,旅游门票收入4236.76万元,同比增长22.49%。
不仅如此,和以往相比,今年消费市场还呈现了许多新变化,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异军突起,意味着消费市场变化的不仅仅是数据,还有数据背后的消费结构。
从区域上看,三、四线城市正逐渐成为消费的主角,农村消费的潜力也依然持续旺盛。
“这表明大城市与二、三线城市在消费上的不均衡正在发生变化,电商渠道下沉则让越来越多中小城市、农村百姓在过节期间也能随时随地享受到数字化的消费便利。”省统计局综合处专家表示。
发展: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那么,目前消费形势究竟呈现怎样的变化?
上个月,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曾用一句话来进行了概括:“总体平稳,有所波动,但消费升级趋势强劲。”
省统计局综合处专家认为,放在我省,这种波动主要体现在供给创新不足、消费供需匹配度有待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困难、消费倾向有所下降等。不过,已连续5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引擎的消费依然发挥了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的作用。随着市场提质扩容,结构不断优化,这种趋势依旧。
今年开春,记者注意到,一系列促动消费的政策已经陆续出台——以稳汽车消费来托住商品消费“大头”,更好地满足居民出行需要,重点包括推进老旧汽车的更新、报废更新,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构,促进农村汽车更新换代等;以农村消费升级疏通城乡消费联动增长的“链条”,着力挖掘农村网购和旅游消费潜力,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针对本地优质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进行补贴,建立健全住宿、餐饮等乡村旅游和服务标准。
此外,有政策还提出,以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优化现有消费的“存量”,要加快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加快推出5G商用牌照等等。
趋势:市场红利与机遇显现
在不断提高居民收入、优化消费环境让百姓有能力消费、愿意消费的同时,供给端也在频频发力。
市场的红利与机遇正在不断显现。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稳城镇消费”的具体路径中,包括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和老年家庭适老化改造,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强城市养老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改建扩建一批养老服务机构等等。
此间,养老服务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去年2月,我省发布《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今后两年的养老服务市场将全面放开,供给结构更加合理,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行业质量标准体系也将进一步完善,以期推动全省养老服务业“提质升级”。
“整个社会老龄化加速,而人们传统观念里居家养老已经根深蒂固,现在,90%左右的养老市场都是靠家政服务支撑的,未来智慧养老的市场会更广阔。”对此,山投集团董事长行连军说。
此外,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智能家电、5G等领域也蕴藏着不少机遇。这其中,5G更是一片崭新的蓝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国内即可推出5G的终端芯片,年中将推出智能手机终端。同时,5G商用的步伐也会不断加快。这无疑将给芯片、终端、系统、应用等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带来强大的推动力。在太原,三家运营商首期主要围绕二青会场馆、党政机关、主要商圈、大学校园等热点区域实施5G基站建设,目前已完成46个基站的建设。
“相信随着5G的发展,这块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省工信厅信息化处一位负责人表示。
本报首席记者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