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太原新闻

立法是为了让行为更文明

  在太原,随地吐痰或者便溺的,随意倾倒或者丢弃垃圾的,使用高音喇叭、音响器材等发出超过国家标准的噪声,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等十四类不文明行为将受到法律惩罚。
  用法律惩罚不文明行为,是对文明行为养成的高度重视;用法律惩罚不文明行为是将文明行为从道德层面上升到了立法层面的重大举措;用法律惩罚不文明行为,更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市民养成更加文明生活习惯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一系列带有“文明”字号的法律法规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出台,比如《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等。此外,一些地方城市也陆续启动相关地方性立法,如深圳、武汉、杭州、南京已经相继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是对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的法律界定。文明行为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直观体现,创建文明城市必须从倡导和规范每一个人的文明行为做起。
  首先,让每一个人心中要有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就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让每一个人知道什么是文明行为,什么是不文明行为。对照这一面镜子,我们更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与身边不足。知不足而后改进,从而形成人人参与文明创建的良好社会风尚。
  其次,让每一个人心中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不文明行为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而是法律问题。一个不文明行为收到的不仅仅是大家异样的眼光,也要收到法律的惩罚。对照这个标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法律约束,让不文明行为无处藏身。
  4月22日起,太原市正式实施《太原市文明促进条例》,这是太原市文明创建的一个法律保障,条例的出台顺应了用法律来捍卫经济发展的趋势,响应了市民群众的共鸣,适应了太原文明城市创建的迫切需要。

王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4-22期

  • 第2019-04-21期

  • 第2019-04-20期

  • 第2019-04-19期

  • 第2019-04-18期

  • 第2019-04-17期

  • 第2019-04-16期

  • 第2019-04-15期

  • 第2019-04-14期

  • 第2019-04-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