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雷秉义是个“牛人”,这不仅仅因为他是个“卖牛肉”的,更因为他头上顶着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光环。他不喜欢自己被过分宣扬,他更喜欢告诉外界,自己的祖上是山西票号日昇昌的创始人雷履泰,而他自己,就是真正的晋商传人,经营的不只是简单的一块牛肉,更是在市场经济下已经渐行渐远的诚信。
雷秉义同时也是个“怪人”,他喜欢在公司的旧办公楼里办公,身为董事长的他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只要在公司,他总会随意选择摆满桌椅的硕大会议室一角就地办公,常年如此。接受采访的雷秉义,并不喜欢讲普通话,一些带着平遥口音的冷幽默总是不时脱口而出,与记者印象中那个对待自己的产品严格到苛求的企业家形象全然不符。
破釜沉舟“下海”经商
史料记载中的平遥牛肉久负盛名,被称为是“始于西汉,立于唐宋,兴于明清”。而上世纪80年代的平遥城,生产牛肉的小作坊随处可见,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这个“牛肉之乡”的市场声誉。为了挽救平遥牛肉,当地政府部门在上世纪90年代初决定组建平遥牛肉集团,此时,一直是平遥县商业系统风云人物的雷秉义,便成了集团负责人的不二人选。
1995年3月,41岁的雷秉义挂印封金,毅然辞去了平遥县商业局局长的公职。其时,雷秉义接掌的平遥县食品公司濒临破产、岌岌可危。这在当时的平遥县城引起了震撼性的轰动——居然还有人放着炙手可热的局长不当,去挑一副烂工厂的担子。如今的雷秉义忆及当年这一破釜沉舟的壮举,依旧淡然,“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机会,我还会选择‘做牛肉’。”他深知,自己是一个喜欢交朋友、讲义气的“自由人”,不适合体制内的约束。同时,在平遥牛肉集团组建之前,他花了近4年的时间去进行市场调查、联系投资,对平遥牛肉早已有了深厚的感情。因此,接管牛肉集团对他而言,几乎是水到渠成。
1995年5月18日,平遥牛肉集团公司正式挂牌并投产,当时的公司还属于国有企业,雷秉义任公司总经理。
也许是因为身上流淌着晋商的血脉,下海初期的雷秉义近乎偏执地坚信,只要通过有效经营,一定能把从“一块肉、一把盐”而始的百年老字号——平遥牛肉卖到更多的地方。于是,刚刚上任的他为公司制定了5年规划,愿景是5年之内销售收入达到亿元。对于公司员工来说,这个目标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尽管这个目标并没有在5年之后实现,但销售额每年翻番却是事实。
自我挑战捍卫品牌
2004年,有着丰厚旅游资源的平遥,却以另一种方式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这一年,也注定成为冠云牛肉的多事之秋。
当年年初,央视对平遥当地两户个体牛肉加工点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曝光,全县的牛肉都遭到了市场的“抵制”,冠云的销售同样受到了很大影响。
2004年5月,公司发现一批有瑕疵的牛肉进入市场,数量有一百多吨,雷秉义当即通知领导们召开紧急会议,当场决定将进入市场的不合格牛肉立刻全部召回。很多员工质疑,如果全部召回,公司可能会遭受巨额损失,企业利润损失惨重,员工利益也将大打折扣。不过,此时的雷秉义却态度坚决,掷地有声地告诉员工,“我们生产的是质量,经营的是诚信,损失再大,也没有把诚信丢掉事大,我们绝不能在这件事情上有所犹豫,公司必须要把问题牛肉全部召回。”
那一年,尽管公司损失了470万元之巨,但召回了诚信,召回了质量,召回了市场,“冠云”这一品牌得到了很多经销商和卖场的认可,公司销售额不减反增,销量同比提高了40%以上。
创新思路延伸产业链
2010年年底,公司开始建设自己的种牛繁育和肉牛养殖生产基地。如今的养殖基地,每年的肉牛存栏量为5000头,出栏1万头。从2012年开始,公司工厂对外开放,游客和消费者可以公开参观,牛肉随时接受消费者的检验。从2012年至今,雷秉义的公司接待游客已达20万人次。对游客的开放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形象。总有游客告诉雷秉义,“大城市的一些人总会小看你们小地方的人做不出好东西来,但参观了厂区后,我们对‘冠云’有了新的认识。不仅干净、卫生、安全,而且口感好,以后的牛肉就买你们的了。”
与此同时,从2013年年底开始,通过精细管理和技术革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雷秉义涉足种植行业,带领员工投资开发了种植新家族——冠云双孢菇,去年共产出双孢菇136吨。如今,这一品种的种植基地达到6000平方米,他的这一做法,也带动起了全县农民开始种植双孢菇,为平遥县生态经济发展和公司产业链的延伸做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冠云”已经形成了“饲草种植,种牛繁育,肉牛肥育,屠宰分割,精深加工,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产业格局。
对于品牌的延伸,雷秉义有着更大的设想——下一步,不仅要在粮食加工方面扩大产业链,同时也要通过电商平台扩大市场,希望在全国市场有一个重大突破。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中华老字号”平遥牛肉在以雷秉义为首的冠云人手中,扎诚信根、树文化魂、立质量本、开品牌花,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和青春活力。
人物简介
雷秉义:山西省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19年入选首批“三晋英才”支持计划。1995年平遥牛肉地方名产跌入低谷,雷秉义辞去当时商业局的职位,主动担当起振兴平遥牛肉行业经济的重担,组建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继承发扬平遥牛肉传统工艺,研制开发平遥牛肉系列产品,巩固提高平遥牛肉产品质量,发展推动平遥牛肉区域经济”四步走战略,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而使企业从机制上得到了彻底解放,使冠云品牌脱颖而出,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先后投巨资修建3万头肉牛屠宰生产线,2万吨平遥牛肉生产线、肉牛养殖基地2个、双孢菇种植基地、平遥牛肉博物馆、平遥牛肉超市、牛肉干生产线、合作冠云牛肉面馆,形成了集饲草种植、种牛繁育、肉牛育肥,屠宰分割、深细加工、文化旅游为一条龙的产业链,冠云品牌建设进入了良性发展新时代。企业先后获得国家商务部认证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连续两届入围全国“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冠云”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商标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填补了晋中市企业中国驰名商标的空白,冠云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报记者 翟步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