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围绕一个“干”字 聚焦一个“实”字

—— 看吕梁脱贫攻坚“三大品牌”成绩单

  成就,是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挥洒汗水拼出来的。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吕梁市围绕一个“干”字,聚焦一个“实”字,创造出了实实在在的脱贫攻坚成绩。翻开成绩单,一起看看“吕梁三大脱贫攻坚品牌”。
  生态扶贫——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与生计并重、增绿与增收双赢,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取得积极成效。”吕梁市市长王立伟向记者介绍了吕梁市践行“两山”理论的成功经验。
  吕梁市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全市13个县(市、区)中,有10个贫困县。面对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的双重压力,吕梁市创新“增绿”变“增收”的有效机制,规划实施了“三个全部”:即全市230万亩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退下来,330万亩宜林荒山全部绿起来,深度贫困自然村、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出来。
  几年实践,吕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显现,绿化面积大幅增加,累计完成荒山绿化330万亩,完成退耕还林230万亩,成为全省由于造林绿化自然环境优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从2016年开始,全市平均降雨量明显增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态脱贫人口占到全市脱贫人口的近30%。
  吕梁山护工——土生土长的“脱贫金名片”
  4月23日,“吕梁山护工”北京就业推介交流大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此次推介会,200多名吕梁山护工与10余家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实现就业。这是省政协副主席、吕梁市委书记李正印第三次赴京,为吕梁山护工找“婆家”。
  今年3月22日,吕梁山护工第22期培训班圆满结业,1742名护工奔赴北京、天津、广州、青岛、太原、包头等地上岗就业,提前超额完成季度就业任务,实现了首季“开门红”。这也是吕梁市以“大讨论”牵引各项工作的缩影。
  “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是吕梁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一项重要举措。2018年12月17日,“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入选全国人社领域精准扶贫20个典型案例。
  截至目前,吕梁市共培训吕梁山护工22期、39192人,其中贫困人口17935人,实现就业20703人,就业地辐射北京、天津、上海、陕西等10多个省市,人均月收入超过4000元。根据规划,2015年到2020年间,吕梁将完成6万名护工护理人员培训。
  光伏扶贫——“阳光效益”领跑百姓增收之路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光伏扶贫已成为各地扶贫中津津乐道的“热词”。吕梁借政策东风,深挖资源,扩大优势,通过开发荒山荒坡、土地流转、提供劳务等方式,大力推进光伏产业扶贫,让“阳光”照亮生活,从而形成贫困户受益、区域群众受益、贫困区域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走进兴县奥家湾乡交口村,一片42亩的空地上,一排排蓝色的光伏电池板罗列起错落有致的“梯田”,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看着一块块整齐排列的光伏板,交口村的村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真得有‘晒着太阳也能赚钱的日子’咧!现在的政策就是好!
  光伏电站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阳光银行”,说只要有阳光,就能随时“提款”。目前为止,全市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708座、总规模550MW,共结算收益10929.28万元,772个贫困村、2万户贫困户获得收益。
  越是到了关键时刻,越要响鼓重锤。2019年是吕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决战的号角已经吹响,尽锐出战同心干,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一定属于发扬“吕梁精神”奋斗拼搏的吕梁人民!

本报记者 李全明 通讯员 刘小利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5-07期

  • 第2019-05-06期

  • 第2019-05-05期

  • 第2019-05-01期

  • 第2019-04-30期

  • 第2019-04-29期

  • 第2019-04-28期

  • 第2019-04-27期

  • 第2019-04-26期

  • 第2019-04-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