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贫困村”变成了“示范村”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伴随着节奏明快、旋律悠扬的生日快乐歌,沟渠头村为村里老人过集体生日的序幕缓缓拉开。
  吃蛋糕、听乐曲、佩红花、戴寿帽……当天,过生日的11位老人,穿着崭新的衣服,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寿星代表杨文英高兴地说,“今天很快乐,也很感动,没想到这么多人来为我们过生日,更想不到的是还能赶上这么个好时候,一定认真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传承好家风,带动好村风。”
  舞台上,四位老人自编自演的晋南道情《日照中心暖人心》,全面道出了沟渠头村“养老模式”的优越性。显然,这一模式引起了参观者的浓厚兴趣。
  闻喜县沟渠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锁旺介绍,日间照料中心不仅给老人过集体生日,还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春节发放福利,让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
  为了扭转大操大办不正之风、推进移风易俗,沟渠头村自2014年便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本着“节俭、便捷、文明”的原则,打造了符合村情民意的独特模式:红白事由事主筹办变为村委会统一管理,简化了办事流程,节约了成本开支,并把道德讲堂融入红白大事中。这一举措使得事主“省钱、省力、省心”,群众“受教、受益、受惠”。
  “我们把日间照料中心与红白事集中办理有机融合,节余资金用于老人照料。”杨锁旺说,“这些老人也不白吃白喝,他们自发组织,发挥余热,义务清扫村里大街小巷,严寒酷暑从不间断,成为村容村貌的‘美容师’、环卫工作的‘守护神’。”
  如此良性循环,再加上一批“五星级文明户”的激励,曾经,来到沟渠头,人们就发愁;如今,提起沟渠头,没人会忧愁。
  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了小有名气的“示范村”,生活在这个村子的人是快乐的。而这些变化,离不开乡村文化建设。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建设,活跃了农村天地,推动了农业发展,改善了农民生活,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沟渠头村的蜕变,正是闻喜县大力实施“文化浸润乡土 文明引领振兴”战略的缩影。该县主要通过解决人和人心的问题,来助推乡村文化繁荣、乡村振兴崛起。
  “人的问题通过选树‘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等五方面的新乡贤,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正能量。”该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黄亚平说,“人心的问题,从四方面入手——理论武装人,让群众‘占’心;文化塑造人,让群众‘美’心;梦想凝聚人,让群众‘齐’心;文明引领人,让群众‘走’心。双管齐下,乡村变美。”

本报记者 翟步庭 通讯员 景斌 王琪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5-07期

  • 第2019-05-06期

  • 第2019-05-05期

  • 第2019-05-01期

  • 第2019-04-30期

  • 第2019-04-29期

  • 第2019-04-28期

  • 第2019-04-27期

  • 第2019-04-26期

  • 第2019-04-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