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新闻

为了山区农民的健康

—— 80后基层医生可警的故事

  2018年4月,年仅35岁的保德县医疗集团党委副书记、义门镇卫生院院长、中医针灸主治医师可警,从全市136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选为十大“忻州最美职工”;当年9月下旬,在湖北宜昌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农村卫生大会暨第十二届乡镇卫生院长年会上,全国573名扎根基层、贡献突出的基层卫生院负责人被授予国内农村卫生领域最具含金量的管理类奖项——“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称号,可警榜上有名。
  可警是名80后,2005年从山西中医学院(现已改为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又在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学习、深造一年,并通过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第二年10月,保德县医疗卫生系统组织统一招考。期间,他的一位师兄在马尔代夫新开了一所医院,请他去一起干,那里医疗硬件好,薪水也很高。但是可警说,“生我养我的地方更需要我去服务。”最后,可警以中医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正式录取。
  2009年,可警担任县中医院针灸科学科带头人兼院办公室主任。开草药、针灸、推拿、拔罐,样样精通,又在全县率先引进了小针刀、埋线治疗新技术……可警坚守在门诊一线,日门诊量均在30位患者以上。在他的带领下,2010年底,保德县中医院针灸科被确定为“省中医特色重点专科”。
  2015年,在可警积极倡导和多方奔走下,保德县13所乡镇卫生院采取“以大帮小、以强扶弱”的形式,以义门镇卫生院为核心,以义门、腰庄、贾家峁3所乡镇卫生院为试点,以医疗服务互助、培训指导、双向转诊等为主要内容,组成中医医疗互助联合体,开展面向全县所有乡村医生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构建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人口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
  从中药饮片到康复治疗、针灸推拿到小针刀埋线,从新九针疗法到新进设备技术……可警带动着保德县打造出一个“小神龟”式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模式。一位名叫马俊的患者,由妻子搀扶着走进诊室,表情十分痛苦。可警初步问诊后得知,41岁的马俊一个月前出现右下肢疼痛伴麻木,行走困难,影响睡眠。通过了解基础病史、过敏史,查看病情,可警初诊为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接收其入院,采取针灸、小针刀、中药内服等多种办法治疗。25天后,马俊康复出院。
  这些年,可警深知健康扶贫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他在全院组织了一支巡回医疗服务队,宣传医疗惠民政策,送医送药到村,并主要面向老年人,针对不同的疾病开展免费健康教育、免费常规体检和简易中医诊疗服务。医疗队每两个月在义门镇31个村要下乡服务一轮,得到了老百姓认可和称赞。
  无论是从起步的窑洼乡卫生院,还是到山西针灸研究院进修,以至如今在义门镇卫生院,可警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医理论的钻研,先后在《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发表论文《面瘫治疗八法》,参加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针刀治杂病》《新九针治杂病》等书籍的编写,个人临床经验也被收入《九针专家治疗精华集》,并在2011年国际针刀研讨会上夺得首届朱汉章针刀医学奖“二等奖”。2019年3月,中共山西省委启动“三晋英才”计划,可警入选“青年优秀人才”……

本报记者 刘业飞 通讯员 王丑龙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5-11期

  • 第2019-05-10期

  • 第2019-05-09期

  • 第2019-05-08期

  • 第2019-05-07期

  • 第2019-05-06期

  • 第2019-05-05期

  • 第2019-05-01期

  • 第2019-04-30期

  • 第2019-04-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