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老兵,1984年退伍后从事涂料加工行业至今,一直秉承着绿色的情怀,坚持向社会提供绿色环保涂料及涂膜,以600余人的公司规模,每年向国家纳税2000余万元。
他就是张蛟。
“我有一种使命感,也有一种荣誉感。我要将最环保、最高效的涂料提供给社会,我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周边的乡亲们多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多向国家纳税,回报父老乡亲。”张蛟告诉记者创办企业的初衷。
1996年国有企业改制逐步进行,原有的国企体制渐渐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机制。张蛟看准时机,于1997年成立山西华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山西华豹涂料有限公司),开启了集涂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22年来,山西华豹的企业创办史也是张蛟的一部奋斗史。
一直在涂料加工行业摸爬滚打的张蛟凭借良好的信誉和市场积累一步一步把山西华豹从一家小型涂料生产企业发展成为我省涂料生产企业的龙头老大,也成为全国绿色涂料生产企业。
张蛟告诉记者:“企业在22年的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能够做大做强,是因为公司一直把绿色和转型作为企业发展的座右铭。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雄厚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山西华豹一直追求的目标。”
在22年的发展历程中,山西华豹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先后经历了三次脱胎换骨的历史转型。
2002年,全国涂料行业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山西华豹开启了她第一次的华丽转型,从涂料到涂装,率先在全国推出涂装一体化模式,率先将涂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延伸到涂装。
2017年,山西华豹开启了一场弃“油”保“水”的战略转型。“当时,有质疑声,也有反对的声音。在溶剂型油漆销售利润可观,并且市场保有量逐步攀升的情况下,做出这个决定,很多人认为我不冷静。”张蛟谈起当初的转型依然坚定。
张蛟说:“我们在全国涂料行业率先全面停止了溶剂型油漆的生产,彻底转型为环保涂料生产企业。要把人民的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进行第二次转型。”
2018年10月23日,在小店区阿里巴巴创新中心,华豹新材料院士工作站签约仪式隆重举行。山西华豹完成了她的第三次跨越转型,从新涂料到新材料的转型。
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张蛟的胆识和魄力令国内行业敬佩。一家民营企业可以成立院士工作站,山西华豹对科技研发的重视、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可见一斑。张蛟说:“我们正努力在2-3年内达到产值30亿元,5年内实现年产值100亿元的目标,为企业上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年,三次转型。山西华豹的足迹在国内走进中国铁建、中国建能、中国神华、中国中车、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电信等大型知名企业。走出国门,山西华豹的水性涂料先后出口到阿根廷、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巴西等15个国家。
张蛟给记者算过一笔账:近5年来企业纳税1亿多元,近10年来稳居山西同行业纳税之首,解决了600余人的就业问题。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无论是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山西华豹都做出了骄人的成绩。
对于未来的发展,张蛟说:“南方一些城市在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有更多优惠,但我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自己的企业在小店区这块土地上发展壮大。我必将会立足山西,立足太原,谋划长远发展,为父老乡亲多做一些贡献。”
本报记者 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