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8岁的姜名,是太原海关兴县恶虎滩村驻村工作队年龄最小的一名队员。在参加扶贫工作的一年里,姜名工作上认真负责,积极践行精准扶贫的承诺,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风采。
深入基层扶贫
“既然选派我到基层扶贫,就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姜名与老队员一起,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在恶虎滩村或深入田间地头,或坐在农家炕头,挨家挨户深度走访,了解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家庭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规划。他踏踏实实地工作,利用语言相近的优势,迅速和群众打成一片。
刚去的时候恶虎滩村没有自来水,每天吃喝用水都得挑井水,上厕所只能到百米之外的旱厕。房子湿气重,爬虫多……到村第一个月,他就全身过敏起疹子。驻村工作有纪律,姜名只能抽空回太原看看病,买点药再回村里继续工作。
刚到村的时候,村民的眼里充满质疑。一年来,他和村里很多群众都成了朋友,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姜名每天爬山下地,裤腿沾着泥巴和尘土,和普通农民没两样——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扶贫干部。
解忧排难贴心
2018年7月,恶虎滩村连日出现入汛以来最强的短时强降雨,危急时刻,姜名和工作队的同志配合村支两委冒着大雨靠前指挥,投身防汛抢险一线。他们挽起裤腿、扛起铁锹,趟着洪水,疏浚清淤,排危除险。
住在半山腰土窑洞里的86岁老奶奶牛巧儿,住在地质灾害房里的76岁的低保户牛命耐老两口,妻子瘫痪在床的脱贫户孙益旺……他们挨家挨户排查,真情相助,让老百姓感受到真正的关怀和温暖。
群众的事无小事。王憨付为小儿子上学的事情发愁了好一阵子。姜名了解到他家想申请雨露计划必需有贫困户证明,可是他已经努力脱贫了,不知道怎么办。脱贫不脱政策,姜名帮他顺利申请到教育补助。
真心真情扶贫,为老百姓做的点点滴滴小事,都留在群众心里,换来了他们的认可,这就是最大的回报。
因地制宜办事
2018年为了巩固脱贫成效,在走访群众了解大家意愿后,扶贫队与村两委共同商议决定发展庭院养鸡经济,为68户有养殖意愿的脱贫户每户发放30-50只鸡苗。
这些鸡今年4月进入产蛋高峰期,为了解决销售难题,姜名和扶贫队员、村干部一起想办法,注册了“虎滩牌”土鸡蛋品牌,设计采购包装盒;通过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鸡蛋回收协议》;对鸡蛋打标,实现质量溯源。同时注册公众号,将二维码印在包装盒上。恶虎滩鸡蛋销路越来越好。
去年工作队在恶虎滩村创办了兴县第一所“金钥匙”农民夜校,定期开展“科技培训周”、“电影放映周”活动,既提高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又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了能早点建好夜校投入使用,他5天时间坐了4趟长途汽车,身体不适也咬牙坚持。当宽敞明亮的夜校正式投入使用,老乡们看上第一场电影的时候,他倍感欣慰。
在姜名和大家的努力下,太原海关扶贫工作实现了8个“第一次”:新建了全县第一所农民夜校,第一次引进芦笋项目并试种成功,第一次引进企业帮扶,第一次引进农光互补光伏项目,第一次设立“村孝善养老日”,第一次开展“孝善养老”“卫生整洁”模范家庭评选表彰活动,第一次使用美篇形式记录扶贫工作,工作队员姜名同志第一次入选“感动吕梁”候选人物。
驻村帮扶对年轻干部来说是一种磨练和宝贵的经历。姜名一年的扶贫工作,不仅传递了一名年青机关干部的奉献之情,也让基层群众感受到了拳拳公仆情怀。目前,姜名已被太原海关机关党委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在太原海关建设内陆精品海关的事业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他正摩拳擦掌、砥砺前行……
本报首席记者 崔晓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