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年轻的村干部,他将自己扎根于广阔的农村天地中,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岁月,一心只为农村干实事,一意只为农民干好事。一年多的农村“熔炉”淬炼,他用青春的足迹奔走于烈日下,穿梭于乡村各家各户,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人生靓丽的色彩,让奋斗的青春在乡村熠熠生辉,他就是壶关县东井岭乡口头村党支部书记90后小伙郭俞霖。
1994年出生的他,2017年参加山西省选调生考试,顺利考入东井岭乡政府工作,于2018年11月被派驻到口头村任党支部书记,初来乍到,工作的开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刚来的时候,村里很多人对我比较有质疑,觉得我太年轻,怕不能干了这个村里的工作。后来的日子,我就经常跟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聊一聊,听取他们的意见,把他们当成老师一样来请教。之后,我又做了一些事情,大家就逐步对我建立起了信任,村里的工作就比较好干了。”郭俞霖说道。
口头村有168户、488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02户、279口人。在这个小山沟沟里,脱贫不是个容易事儿。但郭俞霖知道,要想村里发展好,基层班子是关键。为此,他和村支两委班子坐下来,逐个了解情况,帮助村干部消除以往遗留的思想障碍,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全村早日脱贫增收筑起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在组成村支两委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后,郭俞霖又思谋着怎样能凝聚起全村群众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强大合力。他瞄准了村里随处可见、自然生长的野菜,组织大家走进被称为“三晋微店第一村”的武乡县岭头村,学习起了电商运营。回来后,积极联系农户上山采挖蒲公英,并洗净、晒干,送到村委统一包装,印上了“风味口头,留住乡愁”的广告语,让小小特产走上了网络平台,以电商带动了全村农业结构调整。
根植于基层的肥沃土壤,源源不断地汲取成长营养,在口头村工作了一年多的郭俞霖,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村里的每一项工作。慢慢地,他的脸上也褪去了青涩和稚嫩,不断战胜自我,克服困难,解决农村问题更加游刃有余,用奋斗的青春书写着自己无悔的人生。
本报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王潞璐 王晓燕 李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