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应付”不能“了事”已成常态

  最近,有两条新闻值得一说。
  其一,5月6日,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山西省反馈“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情况时指出,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待督察整改态度不认真、不严肃,在制订整改方案时,照搬照抄,甚至弄虚作假。
  其二,5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报,对2018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我省7项工作榜上有名。
  从工作态度上来分析,“弄虚作假”的背后无疑有一种应付了事的心理,而“成效明显”的背后必然是一种认真实干的心态。那么,这两者最终面对的会是什么呢?
  前者:5月10日,按照省委部署要求,省纪委监委就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回头看”反馈指出的若干地方和单位整改方案照抄照搬、弄虚作假问题,启动了问责调查机制。这是“应付了事”的代价。
  后者:中央资金将新增5000万元支持我省交通项目建设、新增500万元支持运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介休市将获2000万元激励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治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临猗县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灵丘县农村危房改造分获奖励支持;长治市受督查表扬,2019年“免督查”。这是“认真实干”的回报。
  据报道,接受约谈的地方和单位的负责同志一致表示,要以“不贰过”的要求深刻反省,以刮骨疗毒的决心认真整改,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坚决杜绝工作中敷衍塞责、消极懈怠等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从这两件事中,我们应该看到两种常态:
  首先,我们所干的工作,是在应付了事还是在认真实干,不是没人关注,不是没人在意,不是没人懂,不会干好干坏一个样,更不会没人管。这已经是一种常态。比如,5月14日至19日,中央扫黑除恶第11督导组进驻我省开展“回头看”。
  其次,认真实干作为时代的主旋律,所拥有的舞台和空间正越来越广阔。与此同时,希望通过“应付”就能“了事”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且所要承受的代价也越来越大。这也已经是一种常态。比如,5月9日,山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决定对水环境质量差的吕梁市和水环境质量改善缓慢的朔州市进行区域限批并挂牌督办。
  一系列的事实告诉我们,“应付”不能“了事”已成常态。

雷清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5-21期

  • 第2019-05-20期

  • 第2019-05-19期

  • 第2019-05-18期

  • 第2019-05-17期

  • 第2019-05-16期

  • 第2019-05-15期

  • 第2019-05-14期

  • 第2019-05-13期

  • 第2019-05-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