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到2022年底,制造业振兴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制造业创新生态体系初步形成。”省工信厅近日发布的《山西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发展目标。
这个发展目标包括五个方面:
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4%。
质量效益明显好转。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1%以上。
两化融合显著提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8%以上,关键工序数字化率达到48%以上。
绿色制造加快推广。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8%。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企业和品牌;形成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为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我省将坚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把技术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把开放合作作为重要途径,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按照“发挥优势、聚焦高端、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的思路,着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品牌化、集群化。
《实施方案》提出了五方面的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山西制造振兴战略实施机制,整体规划、统一部署、有效协调、形成合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先进制造业项目立项、规划、环评等方面优化工作流程,加快备案和审批手续办理。充分利用我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各类优惠政策,整合市级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各类财政、税收等政策资源,鼓励制造企业积极申报国家重大专项,协助企业争取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
强化要素保障。加强用地保障,各类工业园区按照总体规划,建设土地指标要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项目用地。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信誉保证作用,推动银企合作,提高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大力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引导风险投资、私募基金投向高端制造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
强化人才支撑。健全人才与产业对接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政策。大力引进高端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打造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自主经营权;推荐优秀企业家参加各类表彰活动,形成支持鼓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实施精准帮扶。积极开展精准帮扶行动、“进工地、解难题”等活动,健全完善重大项目调度机制,建立政府、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对口交流和长效服务机制。充分利用省级企业服务热线、项目信息督办平台、工业云服务平台,加强对企业建设项目的扶持。
评论
制造业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
为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制造业基地,促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省工信厅制定了《山西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是深化工业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战略举措。
我省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优化我省产业结构,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确保山西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尊重经济规律和工业演进规律,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研究制订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科学规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促进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部署的良性互动,促进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企业协同发展,实现制造业区域布局合理有序,发展环境健康稳定。
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持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培育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制造业持续创新能力。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充分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无壁垒有序流动、高效配置,促进自主创新迈向更高层次。
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持增强制造实力与提升服务能力相结合。依靠现有产业基础和制造能力,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工程,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龙头企业由设备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积极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拉长制造业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跃升。
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持培育龙头企业与完善配套体系相结合。优化制造业区域布局,以制造业产业集群为载体,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延伸纵向产业链条,完善横向配套体系,以大带小,以点扩面,带动制造业整体快速发展。
建设制造强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一个一个项目抓,一个一个难关攻。惟有如此,方能积厚成势,加快提升我省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链接
三方面发力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为此,我省明确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发力: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积极推进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开展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年度评价,加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度,推动创新型企业在我省“企业创新板”挂牌,持续发挥四板市场对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作用。
培育行业创新平台。建立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评价工作体系,积极开展第二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省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创建山西省大数据与物联网重点科技创新平台,组织企业参加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等重要展会,提升行业创新水平和服务能力。
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发布山西省重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指南,推动制造业重点技术研发。实施山西省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导向计划,在工业化实验、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领域重点推进一批技术创新项目,促进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鼓励企业积极申请有关政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