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休闲空间

山西美景“借他们的笔”走向全国

——“全域旅游全媒体看三晋”采访团采风掠影

  • 来自全国的主流媒体记者在山西省文化产业园近距离感受晋商文化的独有魅力。 本报记者 栗美霞 摄

  •   编者按:5月28日,“全域旅游全媒体看三晋”活动圆满结束。4天时间里,全国18个省(市、区)65家主流媒体的记者编辑先后奔赴晋中、晋城、临汾、运城等地,览尽了三晋大地的大美风光,体验了一次华夏文明之旅。
      此次活动由省文旅厅和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是第五次旅游发展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动旨在发挥国内主流媒体平台宣介作用和全媒体平台优势,强势推介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山西特色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传播我省构建全省域旅游发展“331”新格局的全新理念,为发展乡村旅游,全力打造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营造舆论氛围。
      参加“全域旅游全媒体看三晋”采访团的记者们每到一处,无不为美丽山西的文化之厚重、山川之大气、资源之丰富所吸引,他们将沿途所看到的美景尽情地收录在镜头中、记录在采访本上。采访结束时,不少记者还是生出“时间仓促,未能尽兴”的遗憾。他们表示,厚重山西的景点是“有文化、有故事”,值得游客慢慢品味,来一次是绝对不够的。

    感受晋商文化独有魅力

      5月26日上午,参加“全域旅游全媒体看三晋”采访团的全国主流媒体记者,开启他们此次山西的“探秘”之旅,在平遥古城、曹家大院,感受那里浓重深厚的文化气息,探寻晋商创业经营之道。
      当记者们抵达平遥古城之后,体验着平遥的“慢旅游”。“只要把敌人诱进这里,然后关闭城门,这时站在城楼上的士兵就可以从高处往下放箭或扔下石头,这时候敌人是无路可逃的,这也就是成语‘瓮中捉鳖”的由来……”在登上平遥城墙后,导游诙谐幽默的讲解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纷纷发自内心地赞叹这座保存完整的珍贵文物建筑。走在古城内,古民居与古街道、古建筑、古铺面相映成辉,这些展现着浓厚地方风格的民居院落,让记者们感叹不已。
      一位来自《南方日报》的记者说,“第一次来山西,就观赏到了晋商遗存文物,领略到了厚重辉煌的晋商文化,体验了山西独特的民俗风情,感觉真是太让人震撼了!”晋商故里在她眼中增添了诸多神秘色彩,她非常喜欢这种原汁原味的景区。
      当记者们漫步在平遥古城纵横交错的四街、八巷、七十二胡同,仿佛置身恒久的历史长河,观新旧之交替,赏世间之变化。这座沉淀了2700多年文化与沧桑的古老城池,让许多人的心灵在震撼中感悟。一位来自《宁夏日报》的记者说,驰骋华夏的晋商令国人瞩目,这是他第一次来山西看大院和古城,收获了满满的喜悦和感动,所以不虚此行。他表示自己肯定还会再来的,并且还要向身边的朋友介绍山西,为山西旅游多做宣传。
      在被誉为“中华民宅之奇葩”曹家大院景区,曹家经商史引起了记者们的关注。得知曹家兴盛数百年不衰,得益于其在治家方面有一套严格的家规家训,经商方面有一套完整的号规号章之后,记者们纷纷赞叹不已。金火车头钟、《清明上河图》、羽毛镜等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更是引起大家的驻足观看。记者们不时和导游交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每到一处景点,采访团记者们把镜头对准古色古香的晋商建筑,大到整体布局,小到门墩柱础,甚至每个角落的雕栏、画栋、屋檐、陈砖、旧瓦等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并被美丽山西的厚重历史所深深折服。

    八泉峡中领略山西大美风光

      “千里太行数壶关,北国江南八泉峡。”八泉峡是太行山第一雄峡,八百里太行最美的一段画廊,素有“世界奇峡、天然氧吧”的美誉。5月26日,“全域旅游全媒体看三晋”采访团一行40余人,走进位于长治市壶关县东南部的太行山大峡谷中段风景区八泉峡,领略雄峰突显、劈空而出的高山峡谷地貌及大自然造化的神奇功力。
      当日上午10时30分,采访团在导游的带领下,开始了八泉峡之旅。大家在这山、谷、树,石、泉、桥完美融合的“世外桃源”,享受着“翠幔幽谷泉鸣乐,踏破芒鞋梦中寻”的独特韵味,贪婪地呼吸着在繁杂喧闹的城市中呼吸不到的新鲜空气。据当地导游介绍,许多外国游客看了张家界、九寨沟之后,再来八泉峡,都竖着大拇指说:“没有想到山西还有这么好的景区”。
      “过去,对于太行山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歌曲里。本次有幸走进八泉峡,真正感受到了巍巍太行的壮美。满眼看到的都是高耸入云的悬崖绝壁,翠绿的水和苍翠的山相映着,是那么的自然、和谐,让人只能叹服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新疆日报网旅游频道主编魏江涛在游览了景区后,兴奋地说道:“如果说奇是八泉峡阳刚的一面,那么,这里流淌在山间的泉水就是它静美和阴柔的一面。这是一个适合慢游之地。在峡谷中间行走,恍若仙境。相信通过不断的升级改造,这里一定会成为一个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的地方。”

    在山西体验不一样的“又见”

      来到山西,提起著名导演王潮歌的“又见”系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全域旅游全媒体看三晋”采访团记者就观看了两场“又见”系列的演出,体验到不一样的“又见”。
      来到佛教圣地五台山,除了游览参观,还有一项必须体验的,那就是观看中国首部佛教题材的大型情境演出——《又见五台山》。在近200米长的舞台上,亦真亦幻的情景不断变换。在这里,观众可以边走边看,甚至是360度角转着看。也有一部分观众,则喜欢闭上眼睛去聆听、去感悟。
      与王潮歌导演“又见”系列的另一部经典大作《又见平遥》相比,《又见五台山》以五台山的佛教典故、仪规为创作基点,又跳出单纯故事讲述的窠臼,打碎形式、打破空间,向无尽的时间发出探问。
      在剧中,观众们能够看到,佛教在五台山如何与今天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与普通人的生活故事怎样融合到一起。剧中演绎着平凡人的生活琐事,映照出了每一个人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演出结束后,多位来自外省的主流媒体的记者们不禁感叹:“演出很震撼,让人无法不感动。”
      ”30万两银子赎人,这不是做生意,这是平遥人的德行!”伴随着赵掌柜掷地有声的话,来自《新华日报》的记者高利平红了眼眶,“我仿佛穿越到了过去,切身地体会到了晋商的义与德。”
      《又见平遥》演出不同于一般的演出形式,观众并不是一直坐到观众席观看演出,而是随着人流转换场景边走边看,真正地融入到演出当中,场景更逼真,体验更震撼,演员和观众互动更直接。
      一位采访团成员表示,置身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会产生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新奇感受。犹如时下流行“穿越”的小说、影视剧一般,让观众亲身体验“穿越”感觉,来到数百年前清朝街头,感受清代人们的生活,体验这里的一砖一瓦、一人一物。
      两场不同形式和场景的情景演出,两次不一样的“又见”,让所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如痴如醉,心有所悟。
      一路走来,不少记者对山西有了新的认识,对“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山西深厚的文化积淀更是赞叹不已,记者们对近年来山西旅游取得的成绩也是高度认可,他们表示,会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山西丰富的人文、自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让更多人了解山西,来山西旅游观光。

    本报记者栗美霞 实习记者孟国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6-04期

    • 第2019-06-03期

    • 第2019-06-02期

    • 第2019-06-01期

    • 第2019-05-31期

    • 第2019-05-30期

    • 第2019-05-29期

    • 第2019-05-28期

    • 第2019-05-27期

    • 第2019-05-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