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6月13日讯(记者 王媛)今天上午,“晋地青花——山西近现代青花瓷器展”在太原美术馆1号展厅开展。展览由太原美术馆、山西工美陶瓷文化艺术委员会、三晋古陶瓷研究院、孟家井民艺陶瓷馆主办。展出清光绪九年(1883)至2019年间,山西民窑、瓷厂烧制的青花瓷器120件,首次集中展现了山西青花瓷的起源、发展和面貌,多角度诠释了山西青花瓷的发展脉络、文化内涵、艺术水平、地域特色,梳理展示了山西青花瓷的历史。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原始青花瓷于唐代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明代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宋、元、明、清,北方民窑彩绘瓷以白地黑花瓷为大宗;清末民国,青花瓷在北方大地“遍地开花”。
这次展出的山西青花瓷有年款的为光绪九年,清末青花瓷在山西兴起,民国进入发展期,山西烧造青花瓷的窑场以孟家井窑、寿阳段王窑最为著名。这次展览以山西青花瓷发展的轨迹为主线,前所未有地呈现了山西青花瓷发展的基本面貌,让熠熠生辉的青花瓷器为观众讲述山西青花瓷走过的里程和山西瓷业创造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