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光荣绽放·综合

巩固脱贫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

—— 岚县社科乡积极打造“一村一品”优势产业新亮点

  • 万亩沙棘林下经济优质南瓜基地

  • 下会村长生源专业合作社香菇喜丰收

  •   编者按:
      脱贫摘帽后如何巩固提升?从前的贫困户如何致富发展?乡村振兴如何深入推进?在全体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下,岚县社科乡于2018年成功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而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动全乡群众增收致富就变得尤为突出。经过不断探索,社科乡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
      借鉴“庭院经济”模式打造特色产业,盘活土地资源;提升林下经济产业动能,形成规模效应;探索绿色产业的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管理,推进种植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岚县社科乡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发展各村优势特色产业,全面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有力地推进了全乡产业化进程,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一项项农业产业振奋人心,一个个特色项目加速推进。社科乡“一村一品”的发展过程,是脱贫攻坚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更是党员干部带领群众由脱贫向小康拼搏奋进的过程。

    庭院经济让“空心村”变身美丽乡村

      社科乡阳坡村大部分村民常年外出务工,村里的房子多年没人居住,房屋破旧,院内杂草丛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大量的闲置宅基地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如何借脱贫攻坚的东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成为摆在大家面前避无可避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两委班子多次开会讨论研究,阳坡村支部书记李云亮激动地说:“我们要按照县委、县政府‘一乡一示范,一村一基地’的要求,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尽快确定产业项目,全面促进产业发展,为全乡稳步脱贫建立长久的支撑。”
      经大量走访调研,阳坡村制定了大红袍花椒树种植项目,将村内的破旧房屋和杂草丛生的院落利用起来,依托向阳避风的自然条件种植花椒树。参与开放的宅基地仍为个户所有,经过整治后,村委提供树苗种植花椒树,组织专人护理,三年后花椒树挂果,村集体和个户参与分红,并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购统销。同时,结合村民种植意愿,阳坡村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种植,利用农民夜校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鼓励他们动起来、干起来、忙起来。
      目前,阳坡村村集体已与21户村民签订协议,将其38间房屋、19孔窑洞全部推平整理,新增耕地32亩,栽植花椒树6200余株。根据规划,今年秋季再将村里的25户破旧院舍整理成耕地30余亩,栽植花椒5500株,使沉睡的土地资源变成了有价资产,解决了村里2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拆除复垦人员人均增收1200元。
      社科乡阳坡村借鉴“庭院经济”模式,打造了自己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既改变了“空心村”落后的面貌,又盘活了土地资源,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多方共赢的产业致富路。

    林下经济美了生态富了口袋

      2018年11月,岚县县委书记高奇英再次来到社科乡兰家舍村走访慰问贫困户。高书记详细了解该村发展林下经济的探索实践给予肯定,并鼓励贫困户树立信心,克服困难,通过政策的帮扶和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兰家舍村以山地为主,耕地面积较少,大片林地闲置,山上杂草丛生。为改变这一现状,变劣势为优势,2018年,该村以盘活林地资源为抓手,通过“村委+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积极引进森生财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和广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林地1100余亩,发展沙棘产业和在林下种植南瓜300亩、中草药800亩。
      为提升林下经济产业动能,形成规模效应,兰家舍村对缺乏生产技能的贫困户,鼓励其将林地资产资源折价入股合作社,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在明确保底红利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每年营利情况进行红利分配。针对有劳动能力和技能的农户,则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凭借沙棘基地林下经济的辐射效应,动员农户发展南瓜、中草药等种植产业,增加农户家庭的经营性收入。同时,该村优先吸纳10余户贫困户进入沙棘基地务工,月平均工资1500元以上。周边农户还可通过发展交通物流、特色种养等,实现创业就业、增收脱贫。结合岚县正在实施的贫困户产业奖补政策,双管齐下,有效提升贫困户收入。
      如今,兰家舍村曾经杂草丛生的山地上已长满了沙棘苗,沙棘苗下栽种着南瓜和中草药。农户不仅得到了土地收益,实现就地务工,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同时,该村还解决了沙棘周期长、短期无收益的问题,促进了沙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模经济降了成本增了效益

      圪埚村辖区内耕地多,土地肥沃,日照充足,老百姓很早就有种植瓜果蔬菜的习惯。为切实带动更多贫困户稳定增收,圪埚村经过多方考察和实地论证,采取“合作社十村集体+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开发建设了500亩优质南瓜种植基地,全部实现订单农业,可为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元。
      该基地由合作社负责经营,村集体监督,贫困户参与,每年按村集体扶持资金的15%上交村集体红利,村集体将所得红利一部分用于帮扶本村所有贫困户和边缘户增加收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剩余资金归集体所有,资金用于本村的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支出,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稳定增收渠道,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该村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建设辐射作用,开展培训和科技种植,不断提升全乡南瓜种植的技术含量,降低种植成本,有效增加了种植效益。
      2017年,下会村成立了长生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发食用菌大棚种植,占地30亩的种植基地吸收了18户贫困户,不仅实现村集体收入的稳步增长,更带动了全村群众发展食用菌种植。
      社科乡党委副书记梁杰珍介绍,全乡现已形成5万亩沙棘生态造林区。依托这一基础,社科乡实现了沙棘产品+全域旅游、沙棘产业+农家乐,保证了退耕还林贫困户有持续收入。
      目前,5000亩中药材种植、1000亩地膜渗水谷子、1000亩林下香菇种植、200亩草莓采摘项目大棚等都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规模化农业的建设,将引领社科乡绿色产业的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管理,对该乡种植业提质增效、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盛夏时节、绿树成荫,行走在社科乡的各村,到处都焕发出现代农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在实施‘一村一品’的过程中,我们运用“村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10个村党支部带动开发优势产业,吸纳贫困人口3900人,‘一村一品’已经成为全乡巩固脱贫成果,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面向未来,社科乡乡长张翠莲表示,要全力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转型、乡村振兴、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刘宪芳 孙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6-13期

    • 第2019-06-12期

    • 第2019-06-11期

    • 第2019-06-07期

    • 第2019-06-06期

    • 第2019-06-05期

    • 第2019-06-04期

    • 第2019-06-03期

    • 第2019-06-02期

    • 第2019-06-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