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榆次区东阳镇有着“三晋蔬菜第一镇”的美誉,但近期却出现了茴子白、西葫芦一斤0.1元都卖不出去的“卖菜难”现象 ——

大田蔬菜出路在何处?

  • 榆次区东阳镇的某菜场工作人员正在装袋称重。 本报记者 李若男 摄

  •   “榆次区东阳镇大量茴子白、西葫芦出现价格低位运行一斤0.1元的情况。希望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界爱心人士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农民朋友把蔬菜卖出去。”最近,朋友圈出现这样一则消息。记者不由心生疑问。东阳镇有着“三晋蔬菜第一镇”的美誉,为什么茴子白、西葫芦一斤0.1元都卖不出去?
    只要有人收购就卖
      6月13日早晨10点,在榆次区东阳镇德音村,66岁的杜元寿带着家人在地里忙碌着。他麻利地挑拣着茴子白往旁边递,一旁的家人赶紧接过来装袋,动作虽连贯却有些匆忙,因为马上有菜贩要来拉。虽然菜贩子要的不多,但是能卖点算点。杜元寿家种植了四亩多地的茴子白,目前只卖出去不到十分之一。茴子白一亩地产量一万多斤,成本在1000元左右,抛去人工费不说,光茴子白菜籽和水肥的成本,一斤就0.1元呢。虽然当天的茴子白收购价格只有每斤0.08元,杜元寿说,“即使如此也要到处找关系往出卖。”
      投入和产出失衡,让菜农很无奈。在附近的另一个村里,记者看到很多西葫芦已经熟过了头还在地里没有摘,辗转联系上了菜地主人飞飞。他表示自己种了两亩西葫芦。每亩西葫芦成本在800多元,产量一万斤。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一家三口早晨5点开始采摘装袋卖菜到10点结束,半天时间才能挣40元,目前只卖出去300元的西葫芦,还不如去市区打一些零工挣钱多。为了不耽误下一播蔬菜种植,飞飞已经铲掉了一亩地的西葫芦,剩下的一亩西葫芦也不打算摘了,干脆让其烂在地里。更让他发愁的是,自己还种植了十亩茴子白。“只要有大户收,我愿意贴车、贴人力送过去,毕竟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不舍得就这样糟蹋了。”说起今后的销售,他有点哽咽。
      随后记者又问了好几家菜农,都表示只要有人收就卖。
    种植扩大集中上市
      今年菜价过低,菜农增产不增收,是不是选择种植品种出现了问题?记者请教了当地的蔬菜经纪人,但是他们都表示了否定。
      在榆次区东阳村东清路上的马秋林菜场,一进门就看见七八位工作人员在忙碌着,给西葫芦套网、装袋、称重。旁边有一辆小型冷库车正在等待称重后的蔬菜装车。
      “今年的价格普遍不高。去年茴子白收购价格一斤在0.8元左右,西葫芦收购价格一斤在1.2元左右,每天能发20多万斤。今年茴子白收购价格一斤在0.08元左右,西葫芦收购价格一斤在0.15元左右,这几天每天只能发6万多斤,还是自己到处找老客户收购。”菜场负责人马秋林就是当地的一名蔬菜经纪人,已经从事这项工作十余年时间,每天都奔走在田间地头,和全国各地的客商联系,其中河南、陕西、北京的客商居多。
      “造成今年茴子白、西葫芦价格过低的原因,主要就是产量大、货源多。去年收购价格高,今年很多蔬菜种植户都扩大了种植面积。这个时候大田里茴子白、西葫芦大量集中上市,有了充裕的货源。而且今年春天气温温差大,本地茴子白、西葫芦收货晚,和外地茴子白、西葫芦的上市时间几乎一样,所以很多外地客商都选择在当地采购,放弃了以往的收购渠道。”他告诉记者,再过一周,太原阳曲、清徐等地种植的茴子白、西葫芦也会大量上市,到时候价格或许会将更低。
      记者了解到,今年东阳镇茴子白、西葫芦共种植面积有6000多亩,产量7000多万斤,目前为止销售不到3000多万斤,销量仅仅在产量的三分之一,如果错过了最佳采收时机,品相太差就更难销售。
    千方百计助农销售
      面对蔬菜价格过低又出现滞销的情况,当地政府也是心急如焚,在积极想办法推出解题措施。
      “希望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界爱心人士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架起产地与市场的桥梁,一方面帮助农民朋友尽快解决卖菜难问题,另一方面缓解市民买菜贵问题,让滞销蔬菜从地头到餐桌的路走得更利民、便民、为民。”东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继智这几天一直在市场走访了解具体情况跟各方面对接。他告诉记者,镇政府一方面组织召集蔬菜经纪人开会沟通,希望其压缩中间价,让利给菜农;另一方面通过公众号、微信等网络渠道扩大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开展直销直供,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帮助菜农解决问题。同时在东阳镇便民蔬菜市场内让菜农进行零散销售蔬菜,并在108国道旁设立临时便民市场,给蔬菜交易提供更为便捷的条件。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蔬菜采购大户、消费大户、爱心企业能够来收购蔬菜,在价格得到实惠的同时,缓解菜农的压力。
      郭继智表示,近几年政府有关部门一直在引导菜农蔬菜种植从大田蔬菜到设施蔬菜。目前东阳镇蔬菜种植面积4万余亩,其中设施农业已经达18000多亩。西红柿、草莓、香瓜等蔬菜瓜果不仅不愁销路,收购价格也不低。今年镇上又新增了4个设施蔬菜园区。在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强技术培训等各个方面,政府在不断加大投入,着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为今后菜农提供坚强的收入保证和增收支持。
      一家一户的农户小生产和社会化大市场,其中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地方。菜农看到去年西葫芦、茴子白收购价格高,就跟风种植,面积动不动就是上千亩,所以造成难以销售的局面。农业生产要根据市场变化来决定,绝不能盲目跟风。即便蔬菜种植是个人行为,政府也要出谋划策积极引导,让好蔬菜能卖出好价格。

    本报记者 李若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6-16期

    • 第2019-06-15期

    • 第2019-06-14期

    • 第2019-06-13期

    • 第2019-06-12期

    • 第2019-06-11期

    • 第2019-06-07期

    • 第2019-06-06期

    • 第2019-06-05期

    • 第2019-06-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